[发明专利]高温焊锡膏用助焊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2551.4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3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秦俊虎;白海龙;武信;何欢;卢梦迪;王艳南;刘宝权;段雪霖;吕金梅;张欣;沈海斌;周建东;唐丽;朵云琨;赵玲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锡业锡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5/363 | 分类号: | B23K35/363;B23K35/4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李云 |
地址: | 650501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焊锡膏 焊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高温焊锡膏用助焊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助焊剂包括活性剂5.0%~10.0%、高温抗氧剂0.1%~1.0%、溶剂30.0%~40.0%、触变剂3.0%~10.0%、余量为成膜剂;所述活性剂为三十二碳二酸和戊二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硬脂酸、2,3‑二溴丁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高温抗氧剂为PW‑9225;所述溶剂为正癸醚和丙三醇、正辛基醚中的一种或两种,溶剂沸点高于280℃;所述触变剂为蓖麻油与6650R的混合物;所述成膜剂为KE‑604松香与聚合松香的混合物。本发明的助焊剂活性强、焊接性及稳定性好、不易飞溅、可避免氧化及焊点周围发黑,适用于温度在280℃以上的高温系列焊锡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锡膏用助焊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作为SMT的助焊材料,该助焊剂适用于焊接温度在280℃以上的系列合金粉焊锡膏产品。
背景技术
焊锡膏主要应用于表面贴装技术(SMT)焊接,随着电子信息设备的发展,SMT已成为电子组装的主流技术,其使用量日益增加。
焊锡膏用助焊剂的种类繁多,其组分配比及适用性各不相同。目前,用于半导体温度在280℃以上的软钎焊焊接用焊锡膏,由于焊接温度高,会导致在焊接过程中助焊剂飞溅、氧化及焊点周围发黑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助焊剂缺陷,提供一种活性强、焊接性及稳定性好、不易飞溅、可避免氧化及焊点周围发黑的助焊剂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高温焊锡膏用助焊剂,所述助焊剂的组分及质量含量为:活性剂5.0%~10.0%、高温抗氧剂0.1%~1.0%、溶剂30.0%~40.0%、触变剂3.0%~10.0%、余量为成膜剂;所述活性剂为三十二碳二酸和戊二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硬脂酸、2,3-二溴丁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且三十二碳二酸与其它有机酸的质量比为4~5:1~3;所述高温抗氧剂为PW-9225;所述溶剂为正癸醚和丙三醇、正辛基醚中的一种或两种,正癸醚与丙三醇和/或正辛基醚的质量比为1~2:2~3,溶剂沸点高于280℃;所述触变剂为蓖麻油与6650R的混合物,蓖麻油与6650R的质量比为1~3.5:4~6;所述成膜剂为KE-604松香与聚合松香的混合物,KE-604松香与聚合松香的质量比为2~3:1~2。
本发明所述高温焊锡膏用助焊剂的制备方法,是在反应釜中加入成膜剂,在温度为180~200℃下熔融,然后加入溶剂,温度170℃~180℃,搅拌8~12分钟,再加入活性剂和高温抗氧保持剂,搅拌8~12分钟,然后冷却到150℃~160℃,最后加入触变剂,搅拌27~33分钟,冷却到室温即得所述助焊剂。
本发明采用具有耐高温特性的高温抗氧剂、高温溶剂及三十二碳二酸活性剂进行合理复配,制备得到适用于耐高温的焊锡膏用助焊剂。首先,本发明使用的溶剂均为高温溶剂,且通过高温溶剂的复配,减少了焊接过程中的飞溅问题;其次,本发明使用三十二碳二酸为主的活性剂体系,该体系中的活性剂的活化温度高,活性的保留时间长,从而延长了活性剂在高温时的活性,提高了助焊剂在高温下的焊接性;与此同时,通过高温抗氧剂PW-9225的添加,可以在高温和超高温(300℃以上)条件下改善成膜物质树脂的色泽,保护焊接焊点在高温的氧化,保证了焊锡膏在高温下的焊接性,也避免了焊点周围的发黑。总之,通过本发明可以使制备得到的助焊剂在高温下活性强、焊接性及稳定性好、不易飞溅、可避免氧化及焊点周围发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以下质量比准备原料:
三十二碳二酸 8.0%;
硬脂酸 1.0%;
2,3-二溴丁二酸 1.0%;
PW-9225 0.5%;
正癸醚 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锡业锡材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锡业锡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25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