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人脸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50425.2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9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林劼;钟德建;崔建鹏;马骏;马雨青;郝玉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学习 模型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人脸识别方法,包括:构建卷积神经网络、对网络参数进行训练、图片预处理和输入模型进行类别判定;构建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利用大规模人脸数据集进行改进的卷积深度神经网络构建;对网络参数进行训练,用于利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对神经网络参数进行训练;图片预处理,用于基于MTCNN算法的人脸检测和人脸归一化处理,将图片转化成统一的特征向量表示;输入模型进行类别判定,用于将特征向量输入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类别标签判定。本发明改进了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中的正则化项,提出了一种新的神经网络权重初始化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人脸识别分类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人脸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如何准确、有效的识别用户身份,提升信息安全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传统的身份签订技术主要依靠外物(身份证,钥匙等),或者自身记忆(密码,用户名等),然而不管是借助于外物还是自身记忆,都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人脸,与指纹、虹膜等一样,作为生物识别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档案管理系统、安全验证系统、公安系统的罪犯追踪、视频监控等方面有着很广阔的应用前景。人脸特征采集手段十分简单、方便、隐蔽,使用者也不会因为隐私等问题而产生抗拒心理,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脸识别,目前的方法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
首先检测出嘴巴、鼻子、眼睛、眉毛等有突出结构特征的人脸部位的位置和大小信息,以及这些区域之间的总体几何分布、彼此之间的相对距离和比例等相关参数,以此来构成一个可用于人脸表征的特征向量。
(2)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
主要有两种方式:静态匹配和弹性匹配。
静态模板匹配中,主要是利用整幅灰度级图像、人脸特征区域的灰度图像以及变化后的人脸图像。首先对待识别和已知人脸图像都进行标准化,并经过同样的变换、尺度归一化以及灰度化处理后进行匹配,以此来确定待识别图像的类别。
弹性匹配的方法通过设计一个能量函数,包括了图像的一些统计信息以及人脸特征形状的先验知识信息。这种方法比静态模板更加灵活,更加有鲁棒性,但是对于参数的初始化要求高,模型的计算时间长,并且容易陷入局部最小。
(3)基于统计的方法
基于统计的方法是有完善的统计学理论基础,所以发展的比较迅速,也取得了很多不错的结果。这类方法认为图像中的人脸可以看作是随机的向量,能够通过一些统计学上的方法来分析其中模式。
(4)基于传统神经网络的方法
它不需要人工进行特征提取算法的设计与研究工作,能够通过对数据集进行自动学习,并且能提取到更优秀的人脸特征表达和图像模式的隐性规律。虽然神经网络的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较强的鲁棒性,但是神经网络没有那么严格的理论验证解释,并且要求通过较多的人脸图片来学习,训练速度要慢很多,并且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
(5)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深度学习是一种提取特征的、端到端学习的方法,其学习流程简单,不用像传统的人脸识别方法那样手工设计特征,常见的深度学习方法主要有:自编码器(Auto Encode)、玻尔兹曼机(RBM)、深度置信网络(DBN)、卷积神经网络(CNN)。其中在图片识别领域中,最常见的、取得效果最明显的就是卷积神经网络(CNN)。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人脸识别方法。
具体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人脸识别方法,包括:构建卷积神经网络、对网络参数进行训练、图片预处理和输入模型进行类别判定;
所述构建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利用大规模人脸数据集进行改进的卷积深度神经网络构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04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