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属性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69429.8 | 申请日: | 2018-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8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 发明(设计)人: | 袁宇辰;谭啸;周峰;孙昊;丁二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46;G06N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晓霞;刘芳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属性 车辆检测 监测图像 存储介质 电子设备 轮廓数据 图像 预设 属性特征信息 准确度 人力成本 特征提取 嫌疑车辆 信息确定 应用场景 安防 截取 筛选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属性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属性识别方法,包括:先获取待监测图像,并通过预设的车辆检测模型从待监测图像中获取待识别车辆的轮廓数据信息,再根据轮廓数据信息确定车辆检测框,并利用车辆检测框从待监测图像中截取待识别车辆对应的待识别图像,然后通过预设的车辆属性识别模型对待识别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以获得待识别图像中的待识别车辆的属性特征信息。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属性识别方法,可以实现在安防应用场景中对嫌疑车辆进行识别筛选的功能,大大加快了识别速度和准确度,并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投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属性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涉及计算机视觉自动化计算与分析,其中监控安防领域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
为了能够利用安防场景中的监控录像来对嫌疑车辆的属性进行识别,从而实现对嫌疑车辆的识别以及追踪,在现有技术中,大多都是利用人眼观察识别的方式先从监控录像中找出目标车辆,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对具体车辆进行追踪。
但是,利用传统人眼观测来进行车辆属性识别,误差较大,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难以适应实际安防应用场景中的嫌疑车辆识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属性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以针对待监测图像输出待识别车辆的车辆检测框以及该待识别车辆的对应的属性特征信息,从而实现在实际安防应用场景中对嫌疑车辆进行识别筛选的功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属性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待监测图像,并通过预设的车辆检测模型从所述待监测图像中获取待识别车辆的轮廓数据信息;
根据所述轮廓数据信息确定车辆检测框,并利用所述车辆检测框从所述待监测图像中截取所述待识别车辆对应的待识别图像;
通过预设的车辆属性识别模型对所述待识别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以获得所述待识别图像中的所述待识别车辆的属性特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通过预设的车辆属性识别模型对所述待识别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以获得所述待识别图像中的所述待识别车辆的属性特征信息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待监测图像上叠加显示所述车辆检测框以及所述属性特征信息,其中,所述车辆检测框用于容置所述待监测图像中的所述待识别车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过预设的车辆检测模型从所述待监测图像中获取待识别车辆的轮廓数据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待监测图像进行多次卷积层处理和池化层处理,以形成全连接层;
利用目标检测网络对所述全连接层进行分类识别,以获取所述待识别车辆的轮廓数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轮廓数据信息确定车辆检测框,包括:
根据所述轮廓数据信息确定所述车辆检测框的左上角顶点在预设坐标系中第一坐标值、第一框长值以及第一框高值,其中,所述第一坐标值中的横坐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轮廓数据信息中最小横坐标值,所述第一坐标值中的纵坐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轮廓数据信息中最大纵坐标值,所述第一框长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轮廓数据信息中最大横坐标值与所述最小横坐标值之差,所述第一框高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轮廓数据信息中最大纵坐标值与所述最小纵坐标值之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设的车辆属性识别模型为张量递归神经网络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张量递归神经网络模型包括输入层、第一卷积层、第一校正层、第一池化层、第二卷积层、第二校正层、第二池化层、第三卷积层、张量递归层和输出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94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