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酒护肝植物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1900.0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1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温东晖;曹静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爱康伊品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2/60;A23L2/46;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蔡义文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酒护肝 制备 提取液 白砂糖 山梨酸钠 甜菊糖苷 植物饮料 植物饮料配方 规模化生产 麦芽提取液 重量百分比 补益肝肾 功效发挥 润肺止咳 制备工艺 中药配伍 余甘子 山药 解毒 灭菌 称量 灌装 护胃 健脾 生津 溶解 冲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酒护肝植物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余甘子提取液30%~40%,枳椇子提取液10%~30%,麦芽提取液15%~25%,山药提取液12.358%~22.358%,白砂糖2%~3%,山梨酸钠0.05%~0.15%,甜菊糖苷0.031%~0.051%。且制备方法简单,主要包括称量,溶解,灭菌和灌装;本发明解酒护肝植物饮料配方简单合理,具有解酒护肝、健脾护胃、生津解毒、补益肝肾、润肺止咳功效,使各组分的功效发挥到最大,提高产品价值,且所选用的白砂糖、甜菊糖苷和山梨酸钠不会与中药配伍成分起冲突,且制备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品领域,具体为一种解酒护肝植物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而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自然而然产生了中国酒桌文化。自上世界八十年代,由于饮酒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已占我国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高,体力劳动强度下降,使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血压、体重、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逐步升高,而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利的保护因素如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逐步降低。
而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植物饮料产品都是单一中药材,无合理配伍,功效单一,导致无法将中药材或植物里的有益功效最大化,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通过将中药材合理配伍,把中药材各种功效发挥到最大,提高产品价值是目前行业内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解酒护肝、健脾益胃、行气消食的解酒护肝植物饮料,其制造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
本发明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解酒护肝植物饮料,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解酒护肝植物饮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余甘子提取液30%~40%
枳椇子提取液10%~30%
麦芽提取液15%~25%
山药提取液12.358%~22.358%
白砂糖2%~3%
山梨酸钠0.05%~0.15%
甜菊糖苷0.031%~0.051%。
本发明所添加中药成分的作用效果如下:
余甘子提取液:余甘子系大戟科油甘属多年生落叶乔木或灌木,是具有医疗价值的药用和食用水果;具有生津止渴、清嗓护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润肺降压、消滞化痰等良好效果。
枳椇子提取液:枳椇子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有机酸,即能扩充人体的血容量,又能解酒毒,故有醒酒安神的作用。凡味甘者如脾,枳椇子以果实而味甘如蜜,必然属味厚者,入脾则能生热,去湿,降胃气,胃气一降,则酒毒立解,人头脑马上清醒,如同未喝酒之前。
麦芽提取物:主治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的功效。
山药提取液: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等。
白砂糖和甜菊糖苷用于调和中药提取液中的苦涩味,改善口感。
加入山梨酸钠作为防腐剂,延长产品的储存期限。
本发明通过余甘子、枳椇子、麦芽和山药的合理配伍,具有解酒护肝、健脾护胃、生津解毒、补益肝肾、润肺止咳功效,使各组分的功效发挥到最大,提高产品价值,且所选用的白砂糖、甜菊糖苷和山梨酸钠成本低廉,不会与中药配伍成分起冲突,起到调和口感,延长产品保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爱康伊品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爱康伊品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19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