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双辙车辆的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6050.0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2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I.路肯;W.克劳思;H.德波尔;A.韦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车身 结构 | ||
1.一种用于双辙车辆的车身结构,其具有车尾侧的储物仓(1),车尾侧的储物仓(1)在底侧通过底板(3)并沿车辆横向(y)在两侧分别通过车轮罩(5)限定,在底板(3)上延伸的车轮罩横梁(23)能传递力地支撑在车轮罩(5)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罩(5)沿车辆纵向(x)具有以间距限定车辆后轮(7)的车轮罩后部件(15)和以间距限定车辆后轮(7)的车轮罩前部件(17),并且所述车轮罩前部件(17)构造有接合轮廓(21),所述接合轮廓(21)在不需要中间布置角加固板件的情况下直接与所述车轮罩横梁(23)的端侧贴靠,并且为了对在所述车轮罩前部件(17)和所述底板(3)之间构成的内角进行角加固,所述车轮罩前部件(17)的板材具有相比于所述车轮罩后部件(15)更大的板厚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罩横梁(23)是材料统一地和/或一体式在车轮罩(5)之间延伸的、U形的空心梁,所述空心梁的空腔沿车辆高度方向(z)向下被底板(3)覆盖,并且所述车轮罩横梁(23)具有沿车高方向(z)远离底板(3)的造型底(29),所述造型底(29)沿车辆纵向(x)向前和向后过渡为具有连接在底板(3)上的边凸缘(33)的型材侧壁(30,31)。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车轮罩横梁(23)限定的空腔的型廓横截面直至在所述车轮罩横梁(23)和车轮罩前部件(17)之间的接合面都是连续恒定的,和/或所述车轮罩横梁(23)在端侧具有分别向外伸出的接合凸缘(35),所述接合凸缘(35)连接在所述车轮罩前部件(17)的接合轮廓(21)上。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车身结构的后部区域中设置至少三个座椅连接点(A1,A2,A3)用于座椅设备(37),其中,第一座椅连接点(A1)定位在车轮罩横梁(23)上,并且以横向错移量(Δy)从车轮罩(5)向车辆内部错移,第二座椅连接点(A2)定位在车轮罩(5)上并且第三座椅连接点(A3)以在第一和第二座椅连接点(A1,A2)上方的高度错移量(Δz)定位在车辆侧上,并且第三座椅连接点(A3)设计为能手动拆卸,进而利用设计在座椅设备的靠背(39)上的止动器件和紧固在车身上的配合止动轮廓(41)手动拆卸,并且在所述靠背(39)向上折起后的使用位置中,靠背侧的止动器件与紧固在车身上的配合止动轮廓(41)处于止动嵌合中。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紧固在车身上的配合止动轮廓(41)设计在支架(43)上,并且所述支架(43)以在底板(3)上方的净高(Δh)连接在车轮罩(5)上。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罩前部件(17)具有第二接合轮廓(49),所述支架(43)至少部分地连接在第二接合轮廓(49)上,和/或第二座椅连接点(A2)直接定位在所述车轮罩前部件(17)中。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罩前部件(17)、车轮罩横梁(23)和支架(43)在预装配状态中组成单独的焊接组合件(B),所述车轮罩横梁(23)连接在车轮罩前部件(17)的第一接合轮廓(21)上,而所述支架(43)连接在车轮罩前部件(17)的第二接合轮廓(49)上,并且,用于在焊接组合件(B)中的第一至第三座椅连接点(A1,A2,A3)的尺寸链相互位置精确地定位到狭窄的正确位置公差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60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引擎盖多层支架
- 下一篇:矿用自卸车驾驶室安装吸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