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氰基还原酶及其在合成3-氯吡嗪-2甲胺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08934.1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22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高新星;韦平和;张鑫;何清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9/06 | 分类号: | C12N9/06;C12P1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还原酶 及其 合成 氯吡嗪 中的 应用 | ||
1.一种改进的氰基还原酶,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氰基还原酶是以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为出发序列,将第120位丙氨酸突变为亮氨酸,并将第155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得到的突变体,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4所示。
2.一种改进的氰基还原酶,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氰基还原酶,包括,以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为出发序列,将第59位酪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第120位的丙氨酸突变为亮氨酸,第155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第211位的谷氨酸突变为精氨酸,氨基酸序列为SEQ IDNo.6所示。
3.一种改进的氰基还原酶,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氰基还原酶,包括,以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为出发序列,将第59位酪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第75位的甘氨酸突变为脯氨酸,第120位的丙氨酸突变为亮氨酸,第137位的苏氨酸突变为丝氨酸,第155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第169位的丙氨酸突变为苏氨酸,第211位的谷氨酸突变为精氨酸,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8所示。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改进的氰基还原酶在催化2-氯-3-氰基吡嗪发生还原反应生成3-氯吡嗪-2甲胺中的应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进的氰基还原酶在催化2-氯-3-氰基吡嗪发生还原反应生成3-氯吡嗪-2甲胺中的应用是在pH6~8的磷酸钾缓冲液中,分别添加葡萄糖、辅酶NADP、2-氯-3-氰基吡嗪、葡萄糖脱氢酶以及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改进的氰基还原酶组成反应混合液,进行还原反应生成3-氯吡嗪-2甲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还原反应生成3-氯吡嗪-2甲胺,反应温度为30~40℃,反应时间为24 h。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混合液,其中葡萄糖浓度为25~50g/L、辅酶NADP浓度为3~7 mg/L、2-氯-3-氰基吡嗪浓度为20~50 mmol/L、葡萄糖脱氢酶的浓度为2~4 g/L、氰基还原酶的浓度为0.6~1.4 g/L、磷酸钾缓冲液的浓度为50~100 mmol/L。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混合液,其中葡萄糖浓度为50 g/L、辅酶NADP浓度为7 mg/L、2-氯-3-氰基吡嗪浓度为50 mmol/L、葡萄糖脱氢酶的浓度为4 g/L、氰基还原酶的浓度为1.4 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学院,未经泰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893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