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外形骨架制造方法、骨架结构和车辆外壳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70999.1 | 申请日: | 2018-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1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高云峰;王建全;郭祥;刘文俊;齐红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B62D65/00;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袁礼君;阚梓瑄 |
地址: | 037038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外形 骨架 制造 方法 结构 外壳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外形骨架制造方法、骨架结构和车辆外壳,先构建带有插口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然后将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通过插口对应插入形成交叉固定结构;再将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交叉点焊接为一体结构。本发明车辆外形骨架制造方法在相互交叉的支撑梁交叉点处设置插口结构,使两个梁互相对应插入,保证了两个方向支撑梁的完整性;插口尺寸的设计要保证各支撑梁插入后的外棱边在插口处拟合对齐,形成所需的钢结构外形,给后续的外蒙皮提供骨架支撑。此插口结构可显著减少装配梁的数量,快速准确完成各支撑梁装配,使支撑梁能形成所需的外部形状,尤其适用于流线型车体外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外形骨架制造方法,还涉及一种车辆外形骨架结构,和车辆外壳。
背景技术
现代轨道车辆的外形设计,越来越趋向于流线化。流线化车体外形不仅在视觉上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在减小空气阻力方面有着优越的表现。
流线型车体外形大多是三维曲面,主要体现在车头部位,流线型车头结构设计,既要实现流线型外形的要求,又要满足强度刚度的要求。通常其结构为横纵梁相交的空间网格状结构。
现阶段常用的设计方法是,把车辆行进方向的纵向曲梁设计为不间断纵梁,在纵梁之间焊接独立间断的多个小横梁,如图1所示。该方法横梁的数目众多,与纵梁组对困难,形状要求和尺寸不易保证,组装焊接后的成品尺寸精度不高,所以设计方法急需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外形骨架制造方法、骨架结构和车辆外壳,解决现有骨架结构难以准确定位且尺寸不一致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外形骨架制造方法,包括:
一种车辆外形骨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型带有第一插口的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沿第一方向延伸;
成型带有第二插口的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
将所述第一插口与所述第二插口插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交叉;
将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交叉点焊接为一体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梁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梁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插口,各所述第一插口排列成多行;
所述第二支撑梁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梁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插口;
将任一所述第二插口与同一行的各所述第一插口一一对应插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交叉。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梁或第二支撑梁的成型包括:
通过三维造型软件设计并生成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三维模型;
根据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三维模型,利用机械设备加工出支撑梁。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口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梁高度的2/3,所述第二插口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梁高度的2/3。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口或第二插口的宽度比对应的第二支撑梁或第一支撑梁厚度大1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外形骨架结构,包括:
第一支撑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边设置有第一插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09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