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调节阻尼与转动惯量比的双质量飞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37132.6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4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夏长高;何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31 | 分类号: | F16F15/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调节 阻尼 转动惯量 质量 飞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调节阻尼与转动惯量比的双质量飞轮,包括初级飞轮、阻尼环板、次级飞轮、传力板和阻尼与转动惯量调节装置;所述传力板安装在次级飞轮上,所述阻尼与转动惯量调节装置位于传力板内部,且所述阻尼与转动惯量调节装置在传力板内部径向移动,所述传力板内部均布所述阻尼与转动惯量调节装置,每个所述阻尼与转动惯量调节装置包括沿传力板轴线分布的若干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沿传力板径向滑动,若干所述调节单元与所述阻尼环板之间的间隙随所述调节单元分布的圆心角增加而变小。本发明实现了阻尼与转动惯量比自适应调节,使双质量飞轮在不同工况下均具备良好的扭振衰减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或双质量飞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调节阻尼与转动惯量比的双质量飞轮。
背景技术
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将发动机飞轮划分为初级飞轮与次级飞轮两部分,并使用减振弹簧与阻尼机构连接。发动机动力输出传递给初级飞轮,通过减振弹簧推动次级飞轮转动。双质量飞轮改变了发动机飞轮的转动惯量分配,具有更小的扭转刚度,可有效降低传动系低阶固有频率,从而衰减扭转振动,在传动系扭振减振控制、缓解传动系冲击和降低燃油消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过程中已证明不同工况对双质量飞轮转动惯量分配与阻尼具有不同要求。如起动工况下,要求初级飞轮对次级飞轮具有较大转动惯量比,传动系产生共振时需大阻尼衰减扭振峰值;正常行驶工况下,要求较小转动惯量比及小阻尼以达到较好的减振效果。
匹配双质量飞轮时,根据传动系扭转振动优化而确定双质量飞轮最佳转动惯量比,扭转刚度与阻尼。一般双质量飞轮的转动惯量比设计为定值,阻尼主要由润滑脂和阻尼机构提供,其中阻尼机构通过阻尼环与其余转动件间的摩擦获得阻尼,但工作过程中阻尼值不可调,故不具备多阶非线性特性。由于转动惯量比的不可变与阻尼机构滞后阻尼的不可调与不易控制性,一般双质量飞轮设计难以实现不同运行工况下均具备理想的减振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调节阻尼与转动惯量比的双质量飞轮,通过安装于初级飞轮侧的阻尼环板与安装于次级飞轮侧的几组压缩弹簧与摩擦块的配合,实现了阻尼与转动惯量比自适应调节,使双质量飞轮在不同工况下均具备良好的扭振衰减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自适应调节阻尼与转动惯量比的双质量飞轮,包括初级飞轮、阻尼环板和次级飞轮,阻尼环板安装在所述初级飞轮上,还包括传力板和阻尼与转动惯量调节装置;
所述传力板安装在次级飞轮上,所述阻尼与转动惯量调节装置位于传力板内部,且所述阻尼与转动惯量调节装置在传力板内部径向移动,当初级飞轮和次级飞轮处于不同转速或不同相对扭转角时,使所述阻尼与转动惯量调节装置与阻尼环板之间产生不同的迟滞扭矩。
进一步,所述传力板内部均布所述阻尼与转动惯量调节装置,每个所述阻尼与转动惯量调节装置包括沿传力板轴线分布的若干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沿传力板径向滑动,若干所述调节单元与所述阻尼环板之间的间隙随所述调节单元分布的圆心角增加而变小。
进一步,所述调节单元包括摩擦块和压缩弹簧,所述摩擦块位于传力板上的滑槽内,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摩擦块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另一端与传力板滑槽连接;若干所述调节单元的摩擦块与所述阻尼环板之间的间隙随所述调节单元分布的圆心角增加而变小。
进一步,若干所述调节单元内压缩弹簧的刚度随若干所述调节单元的摩擦块与所述阻尼环板之间的间隙的增加而变小。
进一步,若干所述调节单元的摩擦块与所述阻尼环板之间的间隙间填充有润滑油脂。
进一步,所述阻尼环板上设有台阶面,台阶面为摩擦高面和摩擦低面,单个所述调节单元的摩擦块与摩擦高面之间的间隙小于单个所述调节单元的摩擦块与摩擦低面之间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71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