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药废水组合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15204.7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2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冰;申渝;孔莹;高旭;王建辉;齐高祖;尹文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9/14;C02F103/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典彪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药 废水 组合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申请属于水、废水、污水或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合成药废水组合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步骤和生化处理步骤,预处理步骤包括:(1)通过过滤装置去除悬浮物;(2)将步骤(1)得到的废水进行重结晶,重结晶的冷却过程中,向废水中投入活性炭;(3)将步骤(2)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紫外照射和臭氧氧化,其中紫外照射的波长为180‑200nm,臭氧用量为0.5‑10g/L。本合成药废水组合处理工艺光催化氧化的效果较佳,经过预处理步骤处理后的废水可生化性能改善,并且处理后不会产生大量悬浮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废水、污水或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合成药废水组合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制药工业的原辅料成分复杂,不同产物生产过程不同,所以制药废水大多数具有有机物浓度高、色度高、含难降解和对微生物有毒的物质、水质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等特点
制药废水主要分为生物制药废水、化学制药废水和中成药生产废水。制药废水包含的主要污染物有悬浮物(以下简称SS)、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氰化物及酚等有毒有害物质。
其中,合成药(或称化学制药)废水的主要来源是:合成工艺中的中间产物、有机溶剂和部分原料。合成药废水大多采用芬顿法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以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部分氧化,从而改变有机物的降解性、溶解性和絮凝沉降性,芬顿法的原理是利用在酸性条件下,Fe2+和Fe3+催化双氧水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将废水中的难降解成分氧化。反应后通过碱液将废水的pH调至中性,最后向废水中投加絮凝剂,使以铁离子为主的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从废水中分离。采用芬顿法对废水进行氧化具有以下缺点:①虽然能够氧化破坏多种有毒有害的有机物,但是中和后会产生大量悬浮物(主要为铁泥),处理不便;②反应时间较长;③芬顿法虽然可在常温下有效氧化破除有机物,但是一次处理尚达不到排放标准,后续还要用次氯酸盐进行辅助处理;④使用的化学试剂的量较大,过量的化学试剂使用会造成二次污染(例如过量的Fe2+会增大处理后废水的COD值,降低废水的可生化性)。
现有很多企业也会采用光激发氧化(O3/UV)法对制药废水进行处理,光激发氧化(O3/UV)法以臭氧为氧化剂,臭氧在紫外辐射下产生羟基自由基,使有机物中的C-C、C-N键吸收紫外光的能量而断裂降解,最后以CO2的形式离开体系。光激发氧化(O3/UV)法虽然能够避免二次污染与大量铁泥的产生,但是制药废水中的一些悬浮物和较深的色度,不利于紫外光的透入,从而大大降低了光催化氧化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催化氧化的效果较佳的合成药废水组合处理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
一种合成药废水组合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步骤和生化处理步骤,所述预处理步骤包括:
(1)通过过滤装置去除悬浮物,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
(2)将步骤(1)得到的废水依次进行加热、冷却,加热温度为120-250℃,冷却温度为-15-5℃;
(3)将步骤(2)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紫外照射和臭氧氧化,其中紫外照射的波长为180-200nm,臭氧用量为0.5-10g/L。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采用重结晶对废水进行处理的原因在于制药废水中的化学物质浓度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大学,未经重庆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5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水过滤的饮水机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清洗的工业用水净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