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化铵助渗的Cr/氮化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1024.1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8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兰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源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3/04 | 分类号: | C25D3/04;C25D5/48;C23C8/26 |
代理公司: | 合肥昊晟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3 | 代理人: | 王林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涂层 氯化铵 氮化 次表层 扩散层 碳化物 硬化层 制备 面心立方结构 活性氮原子 界面结合力 抗腐蚀性能 纳米级合金 耐磨性 针状 表面致密 断裂韧性 结构呈现 界面应力 渗氮处理 梯度变化 涂层使用 表面镀 氮化物 钝化膜 过饱和 心部 去除 扩散 | ||
1.一种氯化铵助渗的Cr/氮化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涂层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表面镀Cr的CrNx硬化层、次表层扩散层、心部的基体;所述的CrNx硬化层主要由面心立方结构的CrNx相组成;所述的次表层扩散层主要由含氮过饱和的α-Fe相、碳化物、纳米级合金氮化物和针状或带状γ′-Fe4N相组成;所述的基体主要由α-Fe相和碳化物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氯化铵助渗的Cr/氮化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还含有一定量的碳化物,或者所述基体是其他的金属或非晶基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氯化铵助渗的Cr/氮化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镀Cr的CrNx硬化层中还含有少量的Cr和Cr2N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氯化铵助渗的Cr/氮化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镀Cr的CrNx硬化层的厚度为0.005~1.0mm,次表层扩散层厚度为0.01~0.5mm,复合涂层总厚度为0.015~1.5mm。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氯化铵助渗的Cr/氮化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对钢基体进行镀铬处理,制备一定厚度的金属Cr层,然后在Cr层表面平铺一定厚度的氯化铵粉体,预热,去除Cr层表面钝化膜,紧接着通入氨气渗氮,使得Cr层转变成CrNx层,临近CrNx层的钢基体转变成含氮过饱和的扩散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氯化铵助渗的Cr/氮化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将钢样品抛光至粗糙度≤0.1μm,进行预洗、中间清洗、电解清洗、吹干后,将清洗干燥的样品进行电镀,制得电镀Cr样品;
(2)将电镀Cr样品置于氮化炉中,在镀Cr层表面预置厚度小于5mm的氯化铵粉末,预热并保温后,通入氨气、氢气和氮气,调节制备得到复合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氯化铵助渗的Cr/氮化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电镀Cr处理后,电镀层的厚度为0.005~1.0mm,硬度为400~900HV。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氯化铵助渗的Cr/氮化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电镀Cr层经渗氮转变成CrNx层,CrNx层厚度为0.005~1.0mm,硬度为1000HV~2000HV。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氯化铵助渗的Cr/氮化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电镀中电解液包括200~250g/L铬酐、2.0~2.5g/L硫酸和3.0~6.0g/L三价铬,电流密度为50~90A/dm2,电镀温度为50~7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氯化铵助渗的Cr/氮化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预热温度为350~500℃,保温时间小于5h,渗氮温度为450~750℃,氮化时间1h~4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源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源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102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