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食品材料组装肠道释放IgG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18927.1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0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曾晓雄;陈春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23L33/17;A23L33/10;A23L33/16;A23L33/175;A23L33/19;A23P10/30 |
代理公司: | 合肥汇融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41 | 代理人: | 杨家坤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食品 材料 组装 肠道 释放 igg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食品材料组装肠道释放IgG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所述肠道定向释放自组装微胶囊,所用原料为牛血清蛋白(BSA)、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3,4‑二咖啡酰奎尼酸(3,4‑diCQA)、单宁酸(TA)和免疫球蛋白G(IgG)、氯化钙、碳酸钠和EDTA等。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天然食品原料BSA作为基底,以3种功能性食品多酚原料为桥连剂,依次加入后优化得到蛋白‑多酚IgG微胶囊。所得微胶囊IgG负载率达5.7%,该胶囊在胃液中稳定,在肠道中释放,热变性温度提高至78℃,缓释抗氧化时间大于24h,此微胶囊有效的保护了IgG在乳品生产加工及肠道定向释放后的生物活性,对IgG的进一步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食品材料组装肠道释放IgG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免疫球蛋白G(IgG)作为牛初乳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占总免疫球蛋白的80~86%),其主要功能是中和毒素、病毒、与细菌结合及免疫调节的作用,然而热、酸、酶等都会影响IgG的活性:乳品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灭菌或巴氏杀菌、蒸发浓缩及喷雾干燥等工艺,IgG在75℃会发生严重热变性,当免疫球蛋白添加到食品中时其活性不可避免地受到热处理的影响;在低酸性(pH<2)下IgG的活性将会严重丧失,而且胃蛋白酶也将完整IgG分解为无生物活性的片段F(ab)2′和pFc′,因此,应当从酸、热及胃蛋白酶方面防止免疫球蛋白的变性从而保持其免疫活性。
层层自组装(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LBL)技术是利用逐层交替沉积的方法,借助各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层与层之间自发缔合形成结构完整、性能稳定、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分子聚集体或超分子结构的过程。然而层层自组装的缺点是使用的交联剂不仅昂贵而且多为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聚阳离子,并不适应于食品。此外,常见的层层自组装微胶囊大多仅使用一种交联剂,并未赋予微胶囊更多的功能及生物活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食品材料组装肠道释放IgG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牛血清蛋白(BSA)、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3,4-二咖啡酰奎尼酸(3,4-diCQA)、单宁酸(TA)和免疫球蛋白G(IgG)为主料,聚赖氨酸盐酸盐(PLL)、氯化钙、碳酸钠和EDTA为辅料,获得包裹IgG微胶囊。该胶囊IgG负载率达高达5.7%,在胃液中稳定,在肠道中定向释放,并且热变性温度提高至78℃,缓释抗氧化时间大于24h,此微胶囊可控释的应用范围广泛,有效的保护了IgG在乳品生产加工及肠道定向释放后的生物活性,对IgG的进一步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食品材料组装肠道释放IgG微胶囊,所用原料分为主料和辅料,其中主料为牛血清蛋白(BSA)、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3,4-二咖啡酰奎尼酸(3,4-diCQA)、单宁酸(TA)和免疫球蛋白G(IgG);辅料为聚赖氨酸盐酸盐(PLL)、氯化钙、碳酸钠和EDTA。
所述主料中各成分物质的量份数为IgG 2-3份、BSA 1-2份、EGCG 4-5份、3,4-diCQA 12-14份、TA 86-88份。
所述辅料配制浓度为0.4M碳酸钠、0.4M氯化钙、2mg/mL PLL和0.2M EDTA。
制作方法,第一步、首先将0.6mL 0.4M碳酸钠和0.8mL 4mg/mL IgG溶液混匀,而后加入0.6mL 0.4M氯化钙,剧烈搅拌30s,静置2min。随后13000r/min离心1min,收集沉淀并用水洗净,制得包封了IgG的碳酸钙微球。
第二步,取新制备的碳酸钙微粒浸入5mL的2mg/mL PLL溶液以产生第一锚定层,连续摇动15min后,通过13000r/min离心1min收集微粒,通过用去离子水洗涤两次除去残留的P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89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