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06665.7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2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塚崎裕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主分类号: | B62D5/00 | 分类号: | B62D5/00;B62D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齐雪娇;金玉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作用力 轴部 反作用力部件 转向装置 线控转向系统 反方向 施加 转向感 方向盘 匹配 车厢 配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采用线控转向系统的车辆中使乘员伴随并乘员持续有适当的转向感的转向装置。转向装置设置在具备线控转向系统的车辆,并且具备:轴部,其能够与配置于车厢内的方向盘的旋转匹配地旋转;第一反作用力部件,其对所述轴部施加第一反作用力,所述第一反作用力是相对于所述轴部的旋转为反方向的力;以及第二反作用力部件,其能够切换第二反作用力向所述轴部的施加以及解除,所述第二反作用力是相对于所述轴部的旋转为反方向的力,并且与所述第一反作用力不同,所述第二反作用力部件在所述第一反作用力下降时,对所述轴部施加所述第二反作用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装置,特别涉及在采用线控转向系统的车辆中使乘员伴随并持续有适当的转向感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采用了线控转向系统的车辆中的转向施加反作用力的结构,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反作用力促动器等,所述反作用力促动器具备:与方向盘一起旋转的操作侧轴、向操作侧轴传递反作用力的马达输出轴及马达。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598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但是,如果使用利用上述那样的马达等的反作用力施加机构,则有可能发生转向反作用力的施加延迟或者过于突然等情况。鉴于此,考虑采用用于使转向反作用力适当地施加的其他反作用力施加机构。
应予说明,即使实现了适当地施加的转向反作用力,有时在转向过程中,反作用力也下降。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采用线控转向系统的车辆中使乘员伴随并持续有乘员适当的转向感的转向装置。
技术方案
作为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手段,转向装置设置在具备线控转向系统的车辆,并且具备:轴部,其能够与配置于车厢内的方向盘的旋转匹配地旋转;第一反作用力部件,其对所述轴部施加第一反作用力,所述第一反作用力是相对于所述轴部的旋转为反方向的力;以及第二反作用力部件,其能够切换第二反作用力向所述轴部的施加以及解除,所述第二反作用力是相对于所述轴部的旋转为反方向的力,并且与所述第一反作用力不同,所述第二反作用力部件在所述第一反作用力下降时,对所述轴部施加所述第二反作用力。
在转向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反作用力部件具有配置于所述轴部的周围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通过与旋转的所述轴部抵接而对所述轴部施加所述第一反作用力。
在转向装置中,优选的是,由所述第二反作用力部件进行的所述第二反作用力的施加在所述第一反作用力变得小于预定的阈值时进行,所述阈值是基于所述第一反作用力的大小与所述轴部的旋转角度的相互关系、所述轴部的旋转角速度、及所述轴部的旋转角速度的变化率中的至少任一者而设定的。
在转向装置中,优选的是,由所述第二反作用力部件进行的所述第二反作用力的施加是在所述第一反作用力变得大于预定的第二阈值时进行的,所述第二阈值是基于会产生所述第一反作用力的下降的所述第一反作用力的大小、所述轴部的旋转角度、所述轴部的旋转角速度、及所述第一反作用力的变化率、所述轴部的旋转角度的变化率、所述轴部的旋转角速度的变化率中的至少任一者而设定的。
在转向装置中,优选的是,由所述第二反作用力部件进行的所述第二反作用力的施加是在所述第一反作用力变得小于预定的第二阈值时进行的,所述第二阈值是基于会产生所述第一反作用力的下降的所述第一反作用力的大小、所述轴部的旋转角度、所述轴部的旋转角速度、及所述第一反作用力的变化率、所述轴部的旋转角度的变化率、所述轴部的旋转角速度的变化率中的至少任一者而设定的。
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斯巴鲁,未经株式会社斯巴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66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自卸车转向限位机构
- 下一篇:车辆转向系统及仓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