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的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7516.0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0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欢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51;C12R1/9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114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细胞 虹彩病毒 试剂盒 检测 病毒 特异性检测 定量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的试剂盒,其包含特异性检测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病毒BDV的试剂。本发明的试剂盒可以有效的检测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病毒,所述试剂盒可快速实现BDV的定量检测,从而达到快速有效的检测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病毒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自1954年Xeros在沼泽大蚊(Tiphoneula paludosa)中发现首例虹彩病毒以来,人们已经陆续从两栖类、甲壳类、鱼类和爬行类中发现虹彩病毒。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九次报告,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下设五个属:即虹彩病毒属(Iridovirus),绿虹彩病毒属(Chloriridovirus),蛙病毒属(Ranavirus),淋巴囊肿病毒属(Lymphocystivirus)和细胞肿大病毒属(Megalocytivirus),其中后面三个属的虹彩病毒可以感染鱼类。
虹彩病毒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生动物且危害较大的病毒性疾病。目前,虹彩病毒成为一些鱼类、两栖类动物的新型病原体,特别是水产养殖业中的经济类品种再加上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因此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对虾感染虹彩病毒,最早于1993年Lightner和Redman在靠近厄瓜多尔对虾养殖场发现了被虹彩病毒感染的原糙对虾(Protrachypene precipua Burkenroad)。这是首次报道十足目动物能够感染虹彩病毒。对感染虹彩病毒的原糙对虾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表皮上皮细胞(鳃、胃内层甚至遍布全身)呈现典型的虹彩病毒的感染;造血组织,触角腺上皮组织,以及心脏、肌肉、皮下组织、鳃、肝胰腺中的结缔组织细胞和吞噬细胞也被虹彩病毒感染。
2017年,中科院黄海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浙江严重死亡的南美白对虾上发现一种新病毒,相关研究报道称新分离的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但不属于虹彩病毒科下已建立的五个属,感染该病毒的虾造血组织、鳃丝、肝胰腺、附肢和肌肉的血细胞中出现嗜碱性包涵体和核固缩现象,因此命名为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该病毒与2014年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红螯螯虾中分离的红螯螯虾虹彩病毒(CQIV)的基因序列一致,属于同一种病毒的不同分离株。
对于虾血细胞虹彩病毒,我们的了解不是很多,也还没有正式的文献报道,虾感染SHIV后出现的主要症状与感染红螯螯虾虹彩病毒(CQIV)、樱花虹彩病毒(SIV)、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等极为相似,建立一种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和专用试剂盒,能够方便在疫病发生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疫病,为疫病的防控提供有效的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的试剂盒,具体来说是一种检测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的试剂盒。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检测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的试剂盒,其包含特异性检测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病毒BDV的试剂。
优选地,所述试剂包括反转录引物、正向引物、反向引物,所述反转录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正向引物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反向引物的序列如SEQID NO:3所示。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SEQ ID NO:1-3在用于制备检测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病毒的试剂盒中的用途。
发明人在前期的细胞学试验中,通过差显表达的方法发现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病毒BDV的表达量与虾血细胞虹彩病毒密切相关,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病毒BDV的高表达预示着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的发生,为了进一步证实该结论,发明人又通过临床样本统计学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该相关性。
本发明的试剂盒可以有效地检测虾血细胞虹彩病毒,所述试剂盒可快速实现BDV的定量检测,从而达到快速有效的检测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欢,未经刘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75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