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桥梁减震支座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1215.7 | 申请日: | 2018-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7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静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赵术顺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顶部表面 减震弹簧 减震支座 桥梁支座 新型桥梁 固定板 减震圈 卡槽 固定板顶部 填充物 承载性能 固定机构 滑动机构 抗震功能 两端固定 内部设置 稳定性能 减小 地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桥梁减震支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的两侧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滑动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表面居中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表面设置有减震圈,所述减震圈远离固定板顶部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本发明涉及桥梁支座技术领域。该新型桥梁减震支座,能够将底座固定得比较稳定,同时设有的填充物,增加了底座的稳定性能,使得该装置具有很好的承载性能,通过设有的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使得桥梁支座在发生地震时,具有很好的抗震功能,有效的减小了桥梁支座出现坍崩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支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桥梁减震支座。
背景技术
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它能将桥梁上部结构的反力和变形可靠的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从而使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计算的理论图式相符合,其功能为将上部结构固定于墩台,承受作用在上部结构的各种力,并将它可靠地传给墩台,在荷载、温度、混凝土收缩和徐变作用下,支座能适应上部结构的转角和位移,使上部结构可自由变形而不产生额外的附加内力。
桥梁在建造时,往往会使用桥梁支座,目前的桥梁支座通常稳固性不是很好,造成桥梁的承载能力不是很好,且一般的桥支座的减震效果不佳,长时间使用,会导致桥梁支座出现坍崩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桥梁减震支座,解决了桥梁支座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不好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桥梁减震支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的两侧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滑动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表面居中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表面设置有减震圈,所述减震圈远离固定板顶部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第二减震弹簧表面的一侧均与滑动机构的外侧壁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机构的顶部表面居中处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滑动机构顶部表面的一端贯穿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远离支撑柱顶部表面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杆,所述底座的内部的两侧的两端均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侧壁均设置有填充物,所述螺杆的顶部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远离螺杆顶部表面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杆的底部表面均设置有螺栓片,所述螺栓片远离螺杆底部表面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表面均与底座的顶部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侧面均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表面两侧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部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底部表面居中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壁均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支撑杆底部表面的一端均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弹簧顶部表面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套,所述连接块的外侧壁表面居中处之间贯穿有连接杆,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表面贯穿固定箱并延伸至固定箱的内部,所述固定箱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柱远离连接杆顶部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支撑柱顶部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震块,所述减震块远离第二支撑板顶部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远离减震块的顶部表面的一端与固定箱内部顶部表面居中处之间固定安装,所述减震块的外侧壁表面居中处均滑动连接有滑杆。
优选的,所述减震圈均匀分布在固定板的顶部表面,并且所述减震圈为一种耐腐蚀、弹性较好的减震圈。
优选的,所述填充物为一种混凝土填充物。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为一种硬度较好且承重力较好的钢性材质,并且所述连接杆的长度与连接块的长度之和小于支撑板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与连接杆之间呈倒“T”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静,未经李文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12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