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浮控制参数适应线路调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61790.3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9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赖重平;周伟程;刘文亮;程维;邓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磁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10083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试 平直道 悬浮控制 参数适应 线路调整 坡道 道岔 弯道 库房 工程实用性 监控模块 磁浮车 全线路 线路段 桥梁 分段 悬浮 监控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浮控制参数适应线路调整的方法,将线路分为平直道、库房、道岔、坡道、弯道、桥梁共六种情况;平直道是基本的,悬浮控制模型也是基于平直道建立的,所以设计、调试时从平直道开始;之后依次进行库房内调试、道岔段调试、桥梁段调试、坡道调试、弯道调试;分段调试好后进行全线路调试。本发明工程实用性强,针对不同线路段采用不同参数或模型,简单、可靠、适用,效果好;并有悬浮监控模块辅助,可持续进行监控、调试,保证磁浮车一直运行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浮列车的悬浮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参数自适应线路调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磁浮列车的轨道采用等间隔支撑细长梁作为导轨,导轨的弹性引起车轨耦合。另外轨道梁几何不平顺及梁的支承体刚度、阻尼不同都给悬浮系统带来附加不平衡因素。针对坡道,在轨道不同的曲线段,列车悬浮系统的数学模型是不同的,但传统悬浮控制算法是基于列车处于平直道轨道建模的。若采用平直道设计的算法适应竖曲线段会引起冲击响应,特别在速度快时。
针对各种车轨耦合工况及曲线段,各种论文研究过很多算法或提高轨道性能,但具体在工程应用中,考虑到经济性、应用性、可靠性,有时难于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例如将轨道有关参数限制高一些,阻尼和刚度满足某一条件,会提高轨道造价,在工程上难于推广应用。而采用各种复杂悬浮控制算法,因为考虑车轨耦合的悬浮控制系统是五阶系统,系统复杂,现有芯片编程未必能良好实现,很多算法处于实验室或理论仿真阶段。
现有技术主要具有以下缺点:
具体在工程应用中,考虑到经济性、应用性、可靠性,有时难于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例如将轨道有关参数限制高一些,阻尼和刚度满足某一条件,会提高轨道造价,在工程上难于推广应用。而采用各种复杂悬浮控制算法,因为考虑车轨耦合的悬浮控制系统是五阶系统,系统复杂,现有芯片编程未必能良好实现,很多算法处于实验室或理论仿真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悬浮控制参数适应不同线路调整的方法,针对不同线路段采用不同参数或模型,简单、可靠、适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悬浮控制参数适应线路调整的方法,将线路分为平直道、库房、道岔、坡道、弯道、桥梁共六种情况;
平直道是基本的,悬浮控制模型也是基于平直道建立的,所以设计、调试时从平直道开始;
之后依次进行库房内调试、道岔段调试、桥梁段调试、坡道调试、弯道调试;
分段调试好后进行全线路调试。
作为优选方式,库房及道岔主要由于轨道梁刚度、阻尼不同,所要采用不同参数。
作为优选方式,分段调试好后进行全线路调试,由车上安装的悬浮监控模块等监测手段对悬浮状态及故障进行监控,如果出现掉点、共振等情况认为不正常,重新调整故障段的参数。
作为优选方式,磁浮车悬浮控制系统调试好后投入正常运行;控制器根据当前磁浮车所在线路位置调用针对不同线路段不同模型及参数对应的程序段进行控制。
作为优选方式,考虑到随着时间推移,轨道及车辆发生沉降或变形,会引起新的不稳定(掉点或车轨共振),磁浮车装配悬浮监控模块,持续进行监测;一旦发生悬浮故障会将故障信息存储在悬浮监控模块内,磁浮车停运后可下载数据进行分析。
作为优选方式,针对多次出现的故障,找出故障发生的线路位置并分析原因,重新调试该线路段程序段参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工程实用性强,针对不同线路段采用不同参数或模型,简单、可靠、适用,效果好;并有悬浮监控模块辅助,可持续进行监控、调试,保证磁浮车一直运行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线路分段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磁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磁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17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