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豆渣生产大豆膳食纤维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32891.8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6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丁明洁;崔玉红;周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顶山金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22 | 分类号: | A23L33/22;A23L11/00;A23L5/49;A23P30/00;B01F27/90;B01D29/94;B01D29/96 |
代理公司: | 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 | 狄干强 |
地址: | 4672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豆渣 生产 大豆 膳食 纤维 系统 | ||
1.一种利用豆渣生产大豆膳食纤维的系统,包括化渣调酸罐(1)、豆渣蒸煮罐(2)和脱色醇洗罐(4),其中,豆渣先在化渣调酸罐(1)内用水溶解,并用酸调节其pH值后过滤,再将豆渣送入豆渣蒸煮罐(2)内进行蒸煮操作,蒸煮后送入一离心分离机(3)内分离出清液和离心渣,再将离心渣送入脱色醇洗罐(4)内脱色、脱味,之后经压滤机(9)压滤得到的滤渣依次经烘干机(10)的烘干和粉磨机(11)的磨粉后制成粉末,最后将粉末筛分即可获得大豆膳食纤维粉,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色醇洗罐(4)封闭的壳体,且在壳体内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氧化脱色罐(5)和醇洗罐(8),其中,氧化脱色罐(5)的顶部分别设置有豆渣进料斗(501)、氧化剂注入管(502)、注水管(503)和压缩空气注入管(504),在氧化脱色罐(5)的底部设置有带控制阀板的排料口(505);
所述氧化脱色罐(5)的侧壁为外侧壁(507)和内侧壁(508)形成的中空夹层结构,且在两者的夹层内设置有气囊(509),该气囊(509)通过压缩空气注入管(504)向其内充入压缩空气,之后通过若干个充气管组件(6)向氧化脱色罐(5)的内部鼓入压缩空气进行冷却;在内侧壁(508)的内表面上分布有用于对氧化脱色罐(5)内豆渣和水进行加热的电加热丝(506);
所述氧化脱色罐(5)的排料口(505)和醇洗罐(8)的进料口(805)之间设置有翻转压滤机构(7),所述翻转压滤机构(7)包括用于承接从排料口(505)排出物料的翻转框(701),该翻转框(701)为矩形或倒圆台形的框体,其底部用滤网封闭从而形成豆渣过滤的滤框,该翻转框(701)通过其两侧的连杆与两个固定块(702)转动连接,在翻转框(701)一侧的连杆上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与一微型电机(707)驱动的主动齿轮啮合形成传动齿轮组(706),通过微型电机(707)和传动齿轮组(706)带动连杆和翻转框(701)翻转180°,从而将翻转框(701)内的物料倾倒入醇洗罐(8)的进料口(805)内;所述两个固定块(702)设置在两个同步运动的液压油缸(704)的活塞杆端部,通过两个液压油缸(704)的活塞杆伸出带动翻转框(701)向上运动,从而与氧化脱色罐(5)的底部挤压,实现对翻转框(701)内豆渣的压滤,在翻转框(701)底部的滤网下方设置有与接水槽(705),接水槽(705)的侧壁与翻转框(701)的底部固定连接为一体密封结构,所述接水槽(705)的底壁倾斜,且其最低处设置有排水管(703);
所述醇洗罐(8)的顶部具有进料口(805),且该进料口(805)位于氧化脱色罐(5)的排料口(505)正下方,在醇洗罐(8)的上部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乙醇注入管(802)和乙醇抽出管(801),这两根管道分别与两个乙醇泵连接,分别用于向醇洗罐(8)内注入乙醇和抽出乙醇,在醇洗罐(8)的底部设置有带控制阀板的排渣口(8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豆渣生产大豆膳食纤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组件(6)包括穿过内侧壁(508)伸入到氧化脱色罐(5)内部的管体(601)和设置在管体(601)端部的塞盖(604),其中,塞盖(604)通过其上设置的塞柱(602)与管体(601)滑动配合连接,在管体(601)内紧贴其内侧壁设置有带连接弹簧(608)的固定挡环(609),连接弹簧(608)的自由端与塞柱(602)的自由端连接,且在连接弹簧(608)处于自由状态时,塞盖(604)将管体(601)的端部封闭;在塞柱(60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其轴向平行的主气道(607)以及若干与主气道(607)连通的排气孔(603),主气道(607)一端与管体(601)内部连通,另一端封闭,排气孔(603)的自由端贯穿塞柱(602)的侧壁,在管体(601)的端部侧壁上设置有与排气孔(603)数量对应的透气孔(606),在气囊(509)内的压缩空气推动塞柱(602)克服连接弹簧(608)的弹力向管体(601)端部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排气孔(603)与透气孔(606)对应接通,以使气囊(509)内的压缩空气经管体(601)、主气道(607)、排气孔(603)和透气孔(606)进入到氧化脱色罐(5)内,对其内的物料进行快速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顶山金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平顶山金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289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