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行控制装置和无人飞行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1950.X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9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牧涵;寇银波;石翔;颜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歌尔泰克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45/00 | 分类号: | B64D45/00;G05D1/10;B64C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郑孝军 |
地址: | 2017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行控制装置 电路板 配重壳 惯性测量 体内 减振连接件 无人飞行器 飞行控制计算机 减振结构 支撑点 一一对应设置 电路板固定 点支撑 集成化 盒体 减振 支撑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控制装置和一种无人飞行器。该飞行控制装置包括盒体和置于盒体内的飞行控制计算机电路板,盒体内还设有惯性测量电路板、配重壳和多个减振连接件,惯性测量电路板固定连接在配重壳下方,配重壳上设置有多个支撑点,配重壳通过与支撑点一一对应设置的减振连接件支撑设置在盒体内。本发明在飞行控制装置的盒体内,利用配重壳和减振连接件构成点支撑的减振结构,从而缩小了减振结构的体积,并且,将惯性测量电路板设置在飞行控制装置的盒体内实现减振,集成化程度高,有利于简化惯性测量电路板和飞行控制计算机电路板之间连接,降低了无人飞行器的制作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行控制装置和一种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在无人飞行器的设计中,飞行控制的减振至关重要。无人飞行器的惯性测量单元一般包含加速度计和陀螺,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并发送给飞行控制计算机,以此用于解算出无人飞行器的姿态,在导航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无人飞行器上惯性测量单元的减振尚存在缺陷。例如,现有的无人飞行器中,大多使用大面积的减振垫(如海绵等)进行减振,体积较大,因而只能将惯性测量单元和飞行控制计算机整体进行减振,不利于无人飞行器的小型化设计;或者需要将惯性测量单元与飞行控制计算机隔离开来进行减振,增大了惯性测量单元和飞行控制计算机连接工艺的复杂程度,增加了制作成本和不良率。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无人飞行器惯性测量单元减振结构不佳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的一种飞行控制装置和一种无人飞行器,以便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飞行控制装置,包括盒体和置于所述盒体内的飞行控制计算机电路板,所述盒体内还设有惯性测量电路板、配重壳和多个减振连接件,所述惯性测量电路板固定连接在所述配重壳下方,所述配重壳上设置有多个支撑点,所述配重壳通过与所述支撑点一一对应设置的所述减振连接件支撑设置在所述盒体内。
可选地,所述减振连接件为减振球,所述减振球的上侧延伸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一止退环,所述配重壳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止退环与所述配重壳卡接固定。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连接杆方向和/或垂直所述第一连接杆方向,所述减振球设置有通孔。
可选地,所述盒体内还设有连接桥,所述连接桥与所述飞行控制计算机电路板固定连接,置于所述减振球下方,所述连接桥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减振球下侧延伸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二止退环,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止退环与所述连接桥卡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止退环和所述第二止退环为圆锥状,且锥顶朝向所述减振球外侧。
可选地,所述连接桥的底部设有凸台底座,所述凸台底座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伸出所述第二连接孔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惯性测量电路板上设置有气压计;所述盒体形成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一气压腔,所述配重壳与所述惯性测量电路板形成第二气压腔,所述配重壳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气压腔与所述第二气压腔的通气孔。
可选地,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对应于飞行控制计算机电路板的线连接器的开口,所述第一气压腔通过所述开口与外部环境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气压腔内,位于所述配重壳的通气孔下侧设置有气压扰动缓冲海绵。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人飞行器,所述无人飞行器上设置有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飞行控制装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歌尔泰克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歌尔泰克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19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火星飞行器组合推进系统
- 下一篇:手势引导无人机降落的方法及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