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组织的染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12999.0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6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良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22 | 分类号: | C12Q1/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汪青;周敏 |
地址: | 215613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染毒 生物组织 浸润 病毒进入 病毒灭活 病毒液 打好孔 骨组织 控制孔 打孔 浸没 灭活 病毒 考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组织的染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生物组织上打孔,控制孔的直径为0.4~0.6mm,相邻两个孔的间距为4~6mm;(2)将打好孔的生物组织浸没在病毒液中进行染毒。本发明的染毒方法能够使病毒进入生物组织内部从而达到充分浸润的目的,染毒效果好,染毒快速,可以真实的考察病毒灭活工艺对病毒完全浸润的骨组织或其他组织的具体灭活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组织的染毒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动物源性组织、细胞、体液及重组真核细胞表达制备的生物制品逐渐增多,使用的人群不断扩大,加之动物源性产品原材料质量控制未引起足够重视,生产工艺又基本没有经过严格的病毒去除/灭活效果验证。因此,目前动物源性病毒感染人类的风险性极高,潜在医源性感染问题变的日益突出。其中动物组织来源制品由于动物本身健康检疫状况差,不同动物携带的病毒外源因子复杂多变,可控性因素尚不确定,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性较之经过系统鉴定和严格控制的真核细胞表达制品的风险性更高。因此,我国要求对上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病毒灭活工艺,并对病毒灭活工艺的有效性进行科学的验证。对于动物组织来源(例如真皮、肌腱、骨等)固体材料,均采用浸泡法染毒。即直接将样品按比例浸入病毒液中,放入4℃冰箱中使病毒侵入到生物固体材料中,具体需要根据产品和指示病毒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浸泡温度、时间及其他条件。一般耗时时间长、指示病毒滴度下降较快、指示病毒使用量高等缺点。
浸泡染毒一般将样品制成均匀小块后,用大量病毒原液浸没组织块,放置于4℃冰箱,浸泡吸附16小时以上。浸泡过程中,病毒液的滴度呈指数级下降(特别是对于脂包膜病毒),浸泡时间越长,病毒液的滴度越低,并且病毒液很难在坚固的骨组织表面浸入,其他真皮组织表面有非极性的油脂层,病毒液属于水溶液很难进入到真皮层内,其他肌腱组织表面含有疏水层的筋膜存在,因此,病毒液也很难进入到肌腱组织内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染毒速度快的生物组织的染毒方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组织的染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生物组织上打孔,控制孔的直径为0.4~0.6mm,相邻两个孔的间距为4~6mm;
(2)将打好孔的生物组织浸没在病毒液中进行染毒。
优选地,采用气动式冲击器进行打孔。
优选地,步骤(1)中,先将所述的生物组织切块,然后再进行打孔。
优选地,所述的生物组织为骨组织、真皮组织、肌腱组织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生物组织为硬度为5.5的骨组织或者硬度5.5以下的其他组织。
优选地,步骤(2)中,在2~8℃下进行所述的染毒。
优选地,步骤(2)中,染毒的时间为2~6小时。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本发明的染毒方法能够使病毒进入生物组织内部从而达到充分浸润的目的,染毒效果好,染毒快速,可以真实的考察病毒灭活工艺对病毒完全浸润的骨组织或其他组织的具体灭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而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良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良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29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