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用燃气浓度检测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88265.3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1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小蝌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B01D53/78 |
代理公司: | 河南大象律师事务所 41129 | 代理人: | 张继锋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装置 家用燃气 浓度检测 转动装置 盛放箱 导流通孔 安装板 箱内腔 中和液 盛放 燃气 减震 空气流动性 导流叶轮 同步运动 智能设备 中和处理 侧面 导向槽 高效性 减震套 连接盘 密封卡 上表面 伸缩杆 液压杆 挥发 卡接 转动 | ||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家用燃气浓度检测处理装置,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盛放箱,盛放箱的侧面开设有导流通孔,导流通孔的侧面开设有位于盛放箱正侧和背侧的导向槽,盛放箱内腔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远离盛放箱内腔底部的一端与减震连接盘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该家用燃气浓度检测处理装置,通过液压杆的作用,在带动减震套杆和伸缩杆进行同步运动的同时,使卡接的密封卡块与中和液容器的顶部分离,从而使中和液挥发对燃气浓度进行降低处理工作,同时通过工作的转动装置带动导流叶轮进行转动,在增大空气流动性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对燃气浓度中和处理工作的高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家用燃气浓度检测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家用燃气灶是通过燃气的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来烹调菜肴、加工食品,以满足家庭需要的燃气用具,燃气灶由供气部分、燃烧部分和辅助部分。
家用燃气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容易燃气泄漏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人们常在家中安装燃气浓度检测报警装置,但由于检测报警时间的不确定性,且不具有对室内燃气浓度进行有效降低处理的结构,仍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家用燃气浓度检测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用燃气浓度检测处理装置,具备可在对室内燃气浓度进行检测报警后,对燃气浓度进行有效中和与降低处理的工作等优点,解决了人们在家中安装的燃气浓度检测报警装置,由于检测报警时间的不确定性,且不具有对室内燃气浓度进行有效降低处理的结构,仍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具备可在对室内燃气浓度进行检测报警后,对燃气浓度进行有效中和与降低处理的工作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用燃气浓度检测处理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盛放箱,所述盛放箱的侧面开设有导流通孔,所述导流通孔的侧面开设有位于盛放箱正侧和背侧的导向槽,所述盛放箱内腔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远离盛放箱内腔底部的一端与减震连接盘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连接盘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导流叶轮,所述导流叶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盛放箱内腔底部的中和液容器,所述中和液容器内腔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推动轴与减震套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套杆的侧面固定安装有位于中和液容器内腔底部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中和液容器内腔底部的一端与防护罩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罩盖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防护罩盖外侧的密封卡块,所述盛放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板顶部的燃气浓度检测装置,所述盛放箱远离燃气浓度检测装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板顶部的防护箱,所述防护箱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导向条板,所述导向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远离导向条板底部的一侧与移动轨道内腔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轨道开设在安装板的顶部,所述防护箱远离盛放箱一侧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远离防护箱的一端与电动推杆的推动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与联轴器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联轴器的输出端与转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顶端与减震连接盘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马达外壳的底部与盛放箱内腔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推动杆,所述推动杆远离电动推杆的一端与减震块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块的另一侧与连接卡槽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卡槽开设在防护箱远离盛放箱一侧底端的中部,所述推动杆远离减震块的一端与电动推杆的推动轴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小蝌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小蝌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82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