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4313.0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7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章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恒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 | 分类号: | B60R21/20;B60R21/217;A62C3/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沈尚林 |
地址: | 231400 安徽省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滑块 金属片 车体 底端 挡板 空腔 保护装置 新能源汽车 后排乘客 滑动连接 活动块 侧壁 滑槽 安全防护 安全事故 对称设置 感应汽车 矩形开口 竖直设置 装置结构 自动灭火 安装槽 自燃 车头 减小 伤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保护装置,包括车体和车体车头处开设有的安装槽,车体的内部底端开设有矩形的空腔,空腔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块和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挡板,第一活动块的底端固定有第一滑块,空腔的底端开设有滑槽,且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第一滑块靠近挡板的一侧侧壁上固定有第一金属片,第一滑块靠近挡板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第二金属片,且第一金属片与第二金属片对称设置,所述车体的内部底端开设有矩形开口。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构思巧妙,在安全事故中可有效的对后排乘客进行安全防护,减小后排乘客受到的伤害,并且可感应汽车自燃,并进行自动灭火,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防护性能差,往往只有司机位配备一个安全气囊,而对于后排座的乘客当出现交通事故时,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对后排乘客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并且在汽车长时间行驶,或者由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供电电池易发热导致火灾引起汽车自燃,发生火灾后一般都是通过车上备用的灭火器进行手动灭火,如果火灾没有及时发现,将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和危险,现有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还不具备及时发现火灾的功能,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保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保护装置,包括车体和车体车头处开设有的安装槽,车体的内部底端开设有矩形的空腔,空腔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块和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挡板,第一活动块的底端固定有第一滑块,空腔的底端开设有滑槽,且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第一滑块靠近挡板的一侧侧壁上固定有第一金属片,第一滑块靠近挡板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第二金属片,且第一金属片与第二金属片对称设置,所述车体的内部底端开设有矩形开口,且矩形开口与空腔的内部相连通,矩形开口处铰接有活动盖,且活动盖位于挡板远离第一活动块的一侧,活动盖相互远离的一侧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活动杆,且活动杆的另一端均铰接在空腔远离第一活动块的一侧侧壁上,空腔内设有气囊,且气囊位于活动盖的正下方,所述安装槽的内底端固定有灭火器与供电电池,灭火器的出气口处设有电磁阀,灭火器的出气口连接有软管,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喷头,供电电池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竖杆与滑动连接有第二竖板,第一竖杆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易燃木棒,第二竖板远离供电电池的一侧侧壁顶端固定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螺杆,且喷头活动安装在第一螺杆上。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底端固定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活动块,第二活动块滑动连接在安装槽的底端,且第二竖板固定在第二活动块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块相互远离的一侧侧壁上均连接有第一弹簧,其中一个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空腔的一侧侧壁上,另一个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挡板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杆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易燃木棒滑动连接在第一通孔内,第一通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金属块,第二凹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金属块,第一金属块与第二金属块的一侧侧壁上均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凹槽底端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纹连接有安装块,且喷头固定在安装块上。
优选的,所述活动盖相互远离的一侧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侧壁上均固定有固定杆,且活动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的固定杆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第一滑槽、第二滑块、第二滑槽的竖截面均为“T”形。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恒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恒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43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客车破窗器具的配置方法
- 下一篇:帘式气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