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外壳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14261.0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2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金红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酷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69/00;C08L77/00;C08K13/06;C08K9/00;C08K3/22;C08K5/17;C08K3/08;C08K3/3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翟攀攀 |
地址: | 246500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外壳 混合料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聚乙烯 塑化 聚碳酸酯 尼龙纤维 三乙醇胺 增效剂 制备 催化剂 稀土 模具成型 散热性能 手机壳体 喷嘴 反应机 双螺杆 重量份 预热 称取 炉温 射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机外壳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32‑45份、聚碳酸酯6‑13份、增效剂3‑7份、镧稀土2‑6份、三乙醇胺2‑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3‑2.4份、尼龙纤维0.5‑2份、催化剂1‑3.5份;S2、炉温预热,加入聚乙烯、聚碳酸酯,升温至800‑950℃,加入增效剂、镧稀土、尼龙纤维,降温至600‑750℃,加入三乙醇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再次升温至800‑950℃,加入催化剂,得到混合料;S3、将混合料注入双螺杆反应机内进行反应塑化,将塑化后的混合料从喷嘴中射出,注入手机壳体模具成型,得到手机外壳。本发明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外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外壳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外壳既是保护机体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影响其散热效果、重量、美观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制作手机外壳的材料要求具有强度高、耐热耐磨性良好、具有电磁屏蔽性、尺寸稳定、外观好等特点。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外壳大多采用工程塑料、金属、玻璃等材质制成,这些材料存在硬度低、易划伤、变形、褪色、不环保、散热性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手机外壳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手机外壳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32-45份、聚碳酸酯6-13份、增效剂3-7份、镧稀土2-6份、三乙醇胺2-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3-2.4份、尼龙纤维0.5-2份、催化剂1-3.5份;
S2、炉温预热,加入聚乙烯、聚碳酸酯,升温至800-950℃,加入增效剂、镧稀土、尼龙纤维,降温至600-750℃,加入三乙醇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再次升温至800-950℃,加入催化剂,得到混合料;
S3、将混合料注入双螺杆反应机内进行反应塑化,将塑化后的混合料从喷嘴中射出,注入手机壳体模具成型,得到手机外壳。
优选地,所述聚乙烯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优选地,所述增效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将银粉与碳化硅粉混合均匀后,球磨,加入离子液体,升温,搅拌反应,过滤弃滤液,干燥,得到增效剂。
优选地,所述增效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将银粉与碳化硅粉混合均匀后,球磨40-60min,加入离子液体,升温至50-70℃,搅拌反应1-2h,过滤弃滤液,干燥,得到增效剂。
优选地,所述银粉与碳化硅粉的质量比为1-2:0.5-1.3。
优选地,所述银粉与离子液体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30-50。
优选地,所述干燥的温度为60-80℃,时间为30-50min。
本发明的原料包括:聚乙烯、聚碳酸酯、增效剂、镧稀土、三乙醇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尼龙纤维、催化剂;本发明添加月桂酸二丁基锡与尼龙纤维配合作用,能够增强本发明的硬度和可塑性;添加增效剂,优选方案中,将银粉与碳化硅粉搭配使用,两者具有协同作用,能够优化本发明的散热性能,且在增效剂的制备过程中,将银粉与碳化硅粉超微混合后进行离子液体改性,由于离子液体是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的低熔点熔融盐,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几乎不挥发,同时具有强极性和结构设计性等优点,其能够通过阳离子-π作用力、范德华力等与银粉与碳化硅粉发生相互作用,进而提高银粉与碳化硅粉与聚乙烯、聚碳酸酯的分散性和相容性,不仅能进一步提升本发明的散热性,还能提高本发明的硬度和耐磨性。本发明工艺简单,性能优异,适合大规模生产,有效提高企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酷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酷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42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