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针座的接插件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11911.6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5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勇;张良安;徐波;武晓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思达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13;G06T7/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插件 针座 检测 待检测图像 帧图像 预处理 边缘位置检测 图像处理技术 传感器触发 传送带 原点 边缘直线 待测目标 机器视觉 畸变矫正 检测图像 图像处理 硬件触发 内参数 偏差法 特征点 视野 传感器 标定 触发 拟合 拍照 损伤 镜头 统一 | ||
一种带针座的接插件的检测方法,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a.对CCD相机的镜头标定内参数及畸变矫正;b.将CCD相机切换至硬件触发模式;c.带针座的接插件随传送带进入CCD相机的视野范围;d.当待测目标进入CCD相机视野范围内,传感器触发;e.传感器给CCD相机一个触发拍照信号,CCD相机瞬间获取一帧图像;f.将获取的一帧图像进行预处理,作为待检测图像;g以待检测目标的特征点作为原点,建立XY平面坐标系,随之建立待检测图像的目标ROI(Region Of Interest);h.对待检测图像的目标ROI进行图像处理,采用边缘位置检测法来检测接插件针中针座的数量及边缘直线拟合求偏差法来判断接插件中针座长度是否统一;采用机器视觉对针座进行检测,不会对针座产生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座针座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中,电子工业、航天工业、汽车工业的发展对其中的工件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工件检测工艺中普遍采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计量工具进行人工检测,或者采用定量的夹具与被测量的工件配合进行测量,或者利用是否能够满足工作需要进行定性测量。当今的测量方法与测量工具不断增加,为高效的测量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准备。其中,视觉测量具有精确度高、非接触测量等优点在现代工业生产的应用日益增多,视觉测量能够代替部分人工视觉,同时能够适应自动化生产线。
插座针座在现代工业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汽车生产领域。目前,插座针座的检测主要集中在插座针座是否缺针以及针座的长度是否相等。如果插座针座存在缺针,人工利用肉眼非常容易判断,但是人工长期检测,极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容易产生检测遗漏。如果插座针座的个别针座的伸出长度存在明显不一致的情况,对于单排针座用以检测,对于多排针座需要进行多方位的人工视觉检测,极容易产生检测遗漏,同时对于长度不一致的情况,人工的判断标准不统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插座针座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能够对插座针座通过视觉检测进行缺针及长度不一致的检测。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针座的接插件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CCD 相机的镜头标定内参数及畸变矫正;b.将CCD相机切换至硬件触发模式;c.带针座的接插件随传送带以预设姿态进入CCD相机的视野范围;d.CCD相机的正下方设置一组对射型光电传感器,当待测目标进入CCD相机视野范围内,光电传感器立刻检测到待测目标;e.光电传感器给CCD相机一个触发拍照信号,CCD相机瞬间获取一帧图像;f.将获取一帧图像进行预处理,采用平滑-低通滤波器来克服噪声干扰后,作为待检测图像;g以待检测目标的特征点作为原点,建立XY平面坐标系,定义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的为X轴正向,随之建立待检测图像的目标ROI(Region Of Interest);h.对待检测图像的目标ROI进行图像处理,采用边缘位置检测法秋来判断接目标工件中针座的数量是否符合标准;如果目标工件中针座数量等于预设值,则进行步骤i,否则为不合格品;i.利用边缘直线拟合求偏差法来判断目标工件的针座长度是否符合标准,若目标工件中针座长度全部符合标准,该目标工件为合格品,否则为不合格品。
进一步的,内参数包括内参矩阵,内参矩阵K为一个3×3矩阵,具体如下:
fx=f/dx
fy=f/dy
其中,f表示CCD相机的焦距,fy和fx为CCD相机在x和y方向的焦距,dx为x 方向上的像素当量,dy为y方向上的像素当量,(x0,y0)是CCD相机的光心在待检测图像上的坐标即为主点坐标,s为倾斜因子。
进一步的,畸变矫正通过建立偏心畸变模型求得畸变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思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海思达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19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