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系统的接地自检方法、装置、高压系统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62575.0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9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贺银杯;郭学强;卢董;苏伟;蒋荣勋;魏跃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L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系统 接地 自检 方法 装置 汽车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系统的接地自检方法、装置、高压系统及汽车,其中高压系统的接地自检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电压数据采集器检测到的第一电压数值以及第二电压数据采集器检测到的第二电压数值;将第一电压数值与第二电压数值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直流转直流电源接地异常时,产生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整车控制器。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通过高压控制器对直流转直流电源的接地端与蓄电池的负极端之间以及高压控制器的壳体与蓄电池的负极端之间的电压值进行比对、判断,当确定接地异常时,产生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整车控制器,控制车辆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行车风险,保证车辆的行车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压系统的接地自检方法、装置、高压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相对于传统汽车而言,电动汽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车内装有能保证足够动力性能的高压系统,包括了充电系统、配电箱、储能系统(动力电池)、动力系统(即驱动电机)等高压部件。由此而存在的高压电伤害隐患完全有别于传统汽车,其高达300V以上的电压以及可能达到数十、甚至数百安培的电流随时考验着车载高压用电器的使用安全。所以规定所有外露的导电体,应传导连接到电平台,使外露导电体与电平台间的连接阻抗不超过0.1欧,目前大部分接地方式通过电导线或接地电缆进行连接。
目前电动车高压系统发展方向为大集成方案,即将电机控制器、充电机、直流转直流电源、高压配电盒等进行集成,集成方案中直流转直流电源的接地端(同时也是壳体)连接到车架上有多条途径,比如:
①、壳体的搭铁线,阻抗最小,输出电流主要通过这条途径;
②、壳体与车上其他部件连接处的螺栓;
③、高压屏蔽线的屏蔽层;
④、低压信号线束中的地线;
直流转直流电源工作时的工作电流,会达到几十安培甚至上百安培,在正常情况下,该电流回路通过以上途径中的途径①作为传输路径,但是如果在壳体搭铁线接触不良的情况下,直流转直流电源正常工作下的大电流会通过以上途径中的途径②、③、④作为传输路径进行流通,如果输出电流流经屏蔽层,当输出电流很大时就会导致高压线束发热,导致安全隐患;如果输出电流流经信号线,由于信号线一般只允许通过几安培的电流,信号线的电流很有可能超过可承受的能力范围,造成信号线出现异常,进一步造成车辆的高压系统异常,如果此时正在行车,则会造成车辆的动力中断的严重故障,对车辆的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压系统的接地自检方法、装置、高压系统及汽车,用以解决目前电动车高压系统向大集成方案方向发展,使得集成方案中直流转直流电源的接地端一旦接地异常,会产生安全隐患,对车辆的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系统的接地自检方法、装置、高压系统及汽车,其中高压系统的接地自检方法,应用于高压控制器,包括:
接收第一电压数据采集器检测到的第一电压数值以及第二电压数据采集器检测到的第二电压数值,第一电压数值为直流转直流电源的接地端与蓄电池的负极端之间的电压值,第二电压数值为高压控制器的壳体与蓄电池的负极端之间的电压值;
将第一电压数值与第二电压数值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
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直流转直流电源接地异常时,产生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整车控制器。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高压系统的接地自检方法,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直流转直流电源接地异常的步骤包括:
若第一电压数值大于第二电压数值,则确定直流转直流电源接地异常。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高压系统的接地自检方法,产生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整车控制器的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25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急牵引装置及车辆应急牵引系统
- 下一篇:24V工程车辆智能电源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