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拖挂式挂厢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60733.9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9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苏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9/02 | 分类号: | B62D59/02;B60G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挂厢 后万向轮 前万向轮 车轮 减震 凹凸不平 拖挂式 摆动 转弯 车轮转向 减震系统 固定条 摆杆 凸起 厢体 底座 震动 | ||
本发明属于挂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拖挂式挂厢,它包括厢体、底座、固定条、C型弹簧、后万向轮机构、前万向轮机构等,其中前万向轮机构中第一车轮和后万向轮机构中第二车轮在经过凹凸不平的路面时,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可以被动选择凸起较小的路线通过,这样挂厢就能以比较小的震动通过凹凸不平路面,起到了一定的减震的作用;另外在挂厢转弯的过程中,第一摆杆的摆动使得前万向轮机构中的第一车轮转向,后万向轮机构中的第二车轮限制摆动,进而来实现转弯。本发明挂厢通过前万向轮机构和后万向轮机构来减震,相对于普通带有减震系统的挂厢来说更经济一些。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挂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拖挂式挂厢。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的生活和物质水平大大提高,很多人非常热衷于自驾游。在自驾游时,人们需要的行李会比较多,而普通的汽车的后备箱不足以放置大量的行李;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在汽车后面拖挂一种行李拖厢,以便方便承载更多的行李。对于传统的行李拖厢,为了使拖厢在行驶过程中避免大幅度的颠簸造成对行李的损坏,所以拖厢一般都有比较好的减震系统。但是具有较好的减震系统的拖厢的制造成本比较高,可能导致购买拖厢的人们数量减少。为了能使拖厢制造成本降低,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价格低廉,且依然能实现减震的拖厢。
本发明设计一种拖挂式挂厢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拖挂式挂厢,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拖挂式挂厢,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厢体、底座、固定条、C型弹簧、后万向轮机构、前万向轮机构、下压条、固定块、第一连板、触发板、第二摆杆、矩形环、第一固定板、第二导块、第二弹簧、轴套、缓冲槽、第一导块、第一弹簧、倒角、固定轴、梯型切口、第一导槽、滑动通槽、第二导槽、杆孔,其中底座的上板面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固定条;厢体的下板面的中间位置开有缓冲槽;厢体安放在底座的上板面上;固定条位于缓冲槽中且位于缓冲槽的中间位置。
固定条的两侧所安装的结构相同,对于固定条的任意一侧:沿固定条的长度方向均匀地安装有三个C型弹簧;每一个C型弹簧未连接固定条的一端与缓冲槽的侧槽面相连接;每一个C型弹簧均位于缓冲槽中。
底座一端处的下板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后万向轮机构,另一端处的下板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前万向轮机构;第一连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前万向轮机构相连接;第一连板的中间位置开有杆孔;杆孔的内圆面上具有倒角;固定轴安装在底座的下板面上;固定轴位于两个前万向轮机构之间;底座的下板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位于固定轴与第一连板之间;每一个固定板上开有第一导槽;触发板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一导块;每一个第一导块上安装有第一弹簧;触发板位于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且触发板位于固定轴与第一连板之间;两个第一导块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导槽中;每一个第一弹簧未连接第一导块的一端安装在相应的第一导槽的槽面上;每一个第一弹簧位于相应的第一导槽中;第一导块通过相应的第一弹簧滑动于相应的第一导槽中;触发板上开有梯型切口。
固定轴远离底座的一端外圆面上安装有轴套;第二摆杆的一端安装有矩形环,另一端穿过第一连板上的杆孔和触发板上的梯型切口;第二摆杆远离矩形环的一端安装在轴套的外圆面上;触发板远离第一连板的一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下压条;底座下板面的中间位置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固定块;每一个固定块中开有滑动通槽;滑动通槽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二导槽。
每一个下压条安装方式及安装机构均相同;对于其中一个下压条:下压条未连接触发条的一端穿过相应固定块中的滑动通槽;下压条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块;两个第二导块分别位于相应固定块中的两个第二导槽中;两个第二导块上分别安装有两个第二弹簧;两个第二弹簧未连接第二导块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相应固定块中的两个第二导槽的槽面上;两个第二弹簧分别位于相应固定块中的两个第二导槽中;第二导块通过第二弹簧滑动于第二导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07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陆两栖仿生机器水禽
- 下一篇:一种气浮AGV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