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52945.2 | 申请日: | 2018-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8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冈本德明;岛田昌浩;古知直人;桥野哲;藤田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G01R19/15;G01R19/25;G01R15/20;G01R31/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高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电力装置(26),具有:
电抗器(80),其具有卷线部;
第一电线(164)和第二电线(194),其沿与所述电抗器(80)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在所述电抗器(80)的侧方延伸;
第一电流传感器(62),其具有第一检测元件(230)和形成有第一间隙的环状的第一铁芯(212a),且对在所述第一电线中流动的第一电流进行检测,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元件(230)配置于所述第一间隙;
第二电流传感器(64),其具有第二检测元件(230)和形成有第二间隙的环状的第二铁芯(212b),且对在所述第二电线中流动的第二电流进行检测,其中所述第二检测元件(230)配置于所述第二间隙;和
电路(300),其使所述第一电流的最大值大于所述第二电流的最大值,所述电力装置(26)的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电抗器(80)的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62)和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64)相对于所述电抗器(80)位置发生偏移,
在所述电抗器(80)的所述轴向上,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62)和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64)排列且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62)相对于所述卷线部在与所述电抗器(80)的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以与所述电抗器(80)不重叠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检测元件(230)和所述卷线部的中心位置的距离(D2)比所述第一检测元件(230)和所述卷线部的中心位置的距离(D1)短,
所述第二间隙的长度、即第二间隙长度(G2)比所述第一间隙的长度、即第一间隙长度(G1)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装置(26),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检测元件(230)为第一霍尔元件,
所述第二检测元件(230)为第二霍尔元件,
与所述第二霍尔元件(230)的磁场检测面(252)相比,所述第一霍尔元件的磁场检测面(252)以与所述电抗器(80)所产生的漏磁通的朝向更接近平行的角度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装置(26),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检测元件(230)和所述电抗器(80)的第二直线距离(d2)比所述第一检测元件(230)和所述电抗器(80)的第一直线距离(d1)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装置(26),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抗器(80)为磁耦合型电抗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装置(26),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检测元件(230)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230)的规格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装置(26),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铁芯(212a)和所述第二铁芯(212b)的除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以外的外径尺寸相同。
7.一种电力装置(26)的制造方法,
该电力装置(26)具有:
电抗器(80),其具有卷线部;
第一电流传感器(62),其具有第一检测元件(230)和形成有第一间隙的环状的第一铁芯(212a),且对在第一电线(164)中流动的第一电流进行检测,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元件(230)配置于所述第一间隙;和
第二电流传感器(64),其具有第二检测元件(230)和形成有第二间隙的环状的第二铁芯(212b),且对在第二电线(194)中流动的第二电流进行检测,其中所述第二检测元件(230)配置于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电力装置(26)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电抗器(80)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62)和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64)相对于所述电抗器(80)位置发生偏移,
配置所述第一检测元件(230)、所述第二检测元件(230)和所述电抗器(80),以使所述第一检测元件(230)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230)所检测出的磁通的方向、即磁通检测方向与所述电抗器(80)的轴向相同,且使在所述电抗器(80)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检测元件(230)相对于所述卷线部在与所述电抗器(80)的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以与所述电抗器(80)不重叠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检测元件(230)和所述卷线部的中心位置的距离(D2)比所述第一检测元件(230)和所述卷线部的中心位置的距离(D1)短,
使所述第二间隙的长度、即第二间隙长度(G2)比所述第一间隙的长度、即第一间隙长度(G1)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294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