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改性骨植入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7416.3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4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吕少波;李卓才;李苏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乔纳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31/02 | 分类号: | A61L31/02;A61L31/04;A61L31/06;A61L3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植入物 纳米改性 制备 蒸馏水 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 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二硫代氨基甲酸钼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纳米二氧化硅 柠檬酸三丁酯 羧甲基纤维素 半水硫酸钙 单乙醇酰胺 无细胞毒性 卵磷脂 生物力学 椰子油酸 综合性能 骨髓钉 接骨板 壳聚糖 碳化锆 碳酸酯 重量份 竹炭粉 骨钉 耐蚀 四胺 抑菌 羧基 乙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改性骨植入物的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6份、纳米二氧化硅44‑50份、聚亚羧基碳酸酯6‑9份、二乙烯四胺2‑6份、竹炭粉10‑20份、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5‑15份、碳化锆15‑20份、柠檬酸三丁酯4‑6份、壳聚糖5‑11份、卵磷脂4‑8份、半水硫酸钙10‑20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6‑14份、羧甲基纤维素3‑5份、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7‑14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钼8‑10份和蒸馏水150‑200份。本发明制得骨植入物具备抑菌、耐蚀、无细胞毒性、生物力学性能优良等特点;可以满足医用条件下作为骨钉、骨髓钉或接骨板等多种器件进行使用,综合性能优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改性骨植入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科植入物是一个广泛的术语涵盖了一些人造的器件是用来取代人体的关节,例如髋、膝、手指和肩膀。回顾以往骨科植入物主要面向老年人,而现在越来越多地用于整个民众来治疗关节炎或取代损坏的关节。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及一些年轻患者对骨科植入物的需求,因而对制造商生产能持续长久的骨科植入物有很高的需求量。近年来,随着生物医用植入材料的迅速发展,很多新型的医用植入材料被成功应用到临床中,取得了很好了医疗效果。其中,在骨科医用材料中,传统的钛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虽然已经获得广泛的临床应用,但是也表现出明显的应用局限性。但是不锈钢和钛合金都是生物惰性材料,在体内不可降解,并容易产生可溶性离子,易引起生物毒性、局部过敏或炎症;骨愈合后需要二次手术将植入材料取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心理和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改性骨植入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改性骨植入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按重量份配比称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6份、纳米二氧化硅44-50份、聚亚羧基碳酸酯6-9份、二乙烯四胺2-6份、竹炭粉10-20份、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5-15份、碳化锆15-20份、柠檬酸三丁酯4-6份、壳聚糖5-11份、卵磷脂4-8份、半水硫酸钙10-20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6-14份、羧甲基纤维素3-5份、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7-14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钼8-10份和蒸馏水150-200份;
步骤b.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后注入模具中,进行加压成型,并保持压力5.4-6.6atm,保压 15-30min;最后固化后脱模,得到纳米改性骨植入物。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20纳米。
所述骨植入物为骨螺钉、骨锚、颅颌面重建板、紧固件、再造的牙科植入物或支架。
所述竹炭粉的粒度为600-1500目。
所述加压成型过程中压力为6atm,保压20min。
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得骨植入物具备抑菌、耐蚀、无细胞毒性、生物力学性能优良等特点;可以满足医用条件下作为骨钉、骨髓钉或接骨板等多种器件进行使用,综合性能优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纳米改性骨植入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按重量份配比称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份、纳米二氧化硅44份、聚亚羧基碳酸酯6份、二乙烯四胺2份、竹炭粉10份、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5份、碳化锆15份、柠檬酸三丁酯4份、壳聚糖5份、卵磷脂4份、半水硫酸钙10份、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6份、羧甲基纤维素3份、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7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钼8份和蒸馏水150份;
步骤b.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后注入模具中,进行加压成型,并保持压力5.4atm,保压15min;最后固化后脱模,得到纳米改性骨植入物。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20纳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乔纳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乔纳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74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孔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肾病科用的防重复使用护理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