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籽粒硬度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35288.0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7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业伦;孟雅宁;李杏普;蔡华;兰素缺;吕亮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21/25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张建茹 |
地址: | 050035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标 小麦籽粒硬度 检测 定标模型 回归分析 籽粒硬度 预测集 光色 反射 面粉 采集 近红外检测 角质 单一指标 面粉色泽 小麦硬度 小麦籽粒 样品组成 仪器购置 影响因素 预测计算 准确度 小麦 多变量 预测 和粉 润麦 制粉 筛选 回归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籽粒硬度的检测方法,包括润麦制粉、采集定标集样品面粉反射光色差值、检测定标集样品籽粒硬度、建立回归定标模型、采集预测集样品面粉反射光色差值以及最终的硬度预测计算,通过将色差值的三个参数均作为X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避免了单一指标不能同时表征两个或以上面粉色泽影响因素,利用多变量回归分析筛选最优变量组合并建立定标模型,籽粒硬度预测准确度高;定标集样品组成要求包含角质小麦和粉质小麦,避免同一类型小麦硬度造成定标偏差的影响,预测集样品越多越能够显现出本发明的快速、便捷的优势,适用于大批量小麦籽粒样品的硬度预测;相比于近红外检测的仪器购置费用低,相比于其他方法,检测时间大大缩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小麦硬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籽粒硬度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籽粒硬度是一种重要的小麦分级标准,显著影响小麦面粉颗粒大小、出粉率等磨粉品质,面筋含量、面团特性等面筋品质,以及面条等食品加工品质。
目前,检测籽粒硬度方法主要有颗粒指数法、近红外光谱法和单籽粒谷物特征测定法(SKCS)。颗粒指数法主要是将籽粒磨成面粉,经特定筛子筛一定时间后,计算筛后与筛前质量的比值,即是该样品的PSI值,颗粒指数法是标准的参考方法,应用最为广泛,但检测耗时最长;近红外光谱法主要是利用波长1680和2230nm两处近红外光的强吸收点建立模型进行籽粒硬度的检测,虽然该法检测快速便捷,但近红外检测仪器购买费用高昂;单籽粒谷物特征分析仪由美国谷物市场研究室和瑞典波通(perten)仪器公司研制,通过测定压碎籽粒所需的力来测定其硬度。虽然该方法操作简单、数据可靠,但该仪器同样存在价格较高的问题,且易受杂物及大颗粒影响而堵塞。目前,主要是通过后两种方法检测小麦籽粒硬度,但这三种方法均存在不同缺点,难以被广泛引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便捷、低成本的小麦籽粒硬度检测方法,利用反射光分光光度法检测面粉表面反射光色差值L*、a*、b*来检测籽粒硬度,周期短,检测结果精确度高。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麦籽粒硬度的检测方法,关键点是,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定标集样品和预测集样品小麦,定标集样品包括角质小麦和粉质小麦,调节样品籽粒含水量至12%-14%,取一部分定标集样品和全部预测集样品,磨粉去皮形成定标面粉和预测面粉,备用;
B、取定标面粉,利用色差计采集其反射光色差值L*、a*、b*值;取剩余定标集样品,利用单籽粒谷物特征分析仪、颗粒指数法或近红外光谱法获得籽粒硬度;
C、利用步骤B中获得的L*、a*、b*值和硬度值,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逐步回归算法建立回归定标模型;
D、取预测面粉,利用色差计采集其反射光色差值L*、a*、b*值,代入步骤C中建立的回归定标模型中计算预测集样品的籽粒硬度。
所述的步骤A中,定标集样品中角质小麦和粉质小麦的比例为(0.8-1.2):(0.8-1.2)。
所述的步骤A中,定标集样品不少于10个,预测集样品不少于20个。
所述的步骤A中,当籽粒含水量小于目标含水量时,进行润麦,当大于目标含水量时,进行烘干;润麦时,加水量计算公式如下:H=M×(1-C1)/(1-C2)-M,其中,M为样品的质量,C1为实际含水量,C2为目标含水量,H、M的单位均为g。
所述的步骤A中,籽粒含水量测定采用近红外分析仪或国标烘干法。
所述的步骤A中,磨粉细度不低于60目。
所述的步骤C中,采用统计软件SAS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逐步回归算法,将L*、a*、b*设定为X变量,将硬度值设定为Y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算法筛选入模自变量,最终建立籽粒硬度的定标模型Y=f(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52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