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汽车软轴支架加工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38164.0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0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江爱民;储鑫;储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瑞林精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3/00 | 分类号: | B23C3/00;B23C9/00;B23Q5/10;B23Q17/20;B23Q1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466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轴支架 壳体 加工检测设备 驱动电机 固定板 锥齿轮 转轴 侧铣装置 新型汽车 底平台 内侧壁 上铣削装置 夹紧装置 检测装置 壳体固定 上端固定 旋转机构 旋转平台 转动连接 上端 固定杆 输出端 右侧壁 左侧壁 铣削 轴壁 底座 侧面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软轴支架加工检测设备,包括底座、底平台、旋转平台、旋转机构、检测装置、上铣削装置以及夹紧装置,底平台的右侧壁固定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设有侧铣装置,侧铣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固定设置在固定板的上端,壳体的后内侧壁固定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有转轴,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与壳体的前内侧壁转动连接,转轴的轴壁固定设有三个第一锥齿轮,且三个第一锥齿轮呈均匀分布,壳体的左侧壁与三个第一锥齿轮的位置对应处均固定设有两个固定杆。本发明操作方便,能够将多个不在同一弧形上的软轴支架进行侧面铣削,降低了软轴支架加工的难度,同时便于工作人员转移该加工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汽车软轴支架加工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软轴一般是由几根细钢丝缠绕而成的能够传递一定转速的轴,软轴通到车速表,使得指针能把车的行驶速度指示出来。同时,软轴旋转还经过蜗轮蜗杆传到车速表中间的滚轮计数器上,把车轮的转数所代表的里程数累计了下来,因为车速和里程都是靠同一根软轴传来的旋转动作驱动的,所以这两个表在一起,前者用指针指示,后者由滚轮计数器累计。在汽车上,常常采用软轴支架用以支撑汽车软轴,通过对软轴的束缚、限位,从而避免软轴在使用过程中的错位、绞线。现有的软轴支架由于加工误差较大,在使用时易造成软轴的扭曲,使用一段时间后,导致检测灵敏度下降,严重时会导致软轴断裂,仪表无法正常工作。
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10534510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软轴支架加工检测设备,包括底平台,所述底平台的底部设有支腿,所述底平台的左部设有左延伸板,所述底平台的右部设有右延伸板,所述底平台的上部通过轴承水平安装有转动台,所述转动台的下端设有环形内齿圈,所述左延伸板上安装有回转电机,所述回转电机上安装有与环形内齿圈相啮合的齿轮。上述专利中的侧铣装置在对软轴支架进行侧铣时,必须要使得夹紧装置将每个软轴支架固定在同一弧形面上,才能够使得侧铣装置统一对软轴支架进行侧铣,增加了软轴支架加工的难度。因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软轴支架加工检测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软轴支架加工检测设备的侧铣装置在对软轴支架进行侧铣时,必须要使得夹紧装置将每个软轴支架固定在同一弧形面上,才能够使得侧铣装置统一对软轴支架进行侧铣,增加了软轴支架加工的难度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汽车软轴支架加工检测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汽车软轴支架加工检测设备,包括底座、底平台、旋转平台、旋转机构、检测装置、上铣削装置以及夹紧装置,所述底平台的右侧壁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设有侧铣装置,所述侧铣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固定设置在固定板的上端,所述壳体的后内侧壁固定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与壳体的前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轴壁固定设有三个第一锥齿轮,且三个第一锥齿轮呈均匀分布,所述壳体的左侧壁与三个第一锥齿轮的位置对应处均固定设有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的杆壁固定设有铣削轮,所述第一旋转杆的杆壁位于铣削轮的下方固定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壳体的侧壁与三个第二锥齿轮的位置对应处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一端贯穿壳体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三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三锥齿轮分别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底座的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设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的下端设有万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瑞林精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瑞林精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8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刚石微铣刀刃口锋利度保持的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控铣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