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芯片架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04385.6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0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万凯;李建岐;安春燕;高鸿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5/78 | 分类号: | G06F15/7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博洋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芯片 架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芯片架构,包括:高速通信单元和至少一个低速通信单元,高速通信单元及低速通信单元分别根据不同的通信方式处理要求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处理,高速通信单元根据路由信息表启动高速通信单元或低速通信单元执行数据处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芯片架构,由于在一个芯片上同时设置了支撑不同通信方式的多个通信单元,实现了多种通信方式的高度集成;并且这种能够实现多模通信的芯片,与现有技术中多个通信模块的简单组合相比,在体积上会大幅减小,制作成本也有较大压缩。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芯片架构,由于高速通信单元能够根据路由信息表自动调用各个通信单元,在通信方式的选择上实现了智能化,能够满足智能化通信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芯片架构。
背景技术
在电力领域,要实现智能配用电,必须解决大量配用电通信终端的通信问题。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即10kV和0.4kV线路相关的节点构成的通信网络,是典型的物联网,具有通信节点个数庞大、分布范围广的特点。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几乎覆盖我国全部地区,既包括人口密集的城区,还包括人迹罕至的山区等多种典型的地理环境,且部分节点处于遮挡或者屏蔽区域,这就使得单一的通信方式无法覆盖全部通信节点。目前,学术界、工业界均投入大量资源研究智能配用电通信解决方案,多模通信是其中最受关注的方案。但是,现有的多模通信通常是不同通信模块的简单集合,例如,将wifi通信模块、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数字微波通信模块和光纤通信模块等多种通信模块简单组合,安装在电力终端设备上,以实现多模通信,具有体积大、成本高的缺点,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并且这种通信模块的简单组合也不能适应智能化通信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融合多种通信方式的芯片架构,以解决现有物联网多模通信存在的集成程度较低、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和不能适应智能化通信需要等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架构,包括:高速通信单元和至少一个低速通信单元,所述高速通信单元及所述低速通信单元分别根据不同的通信方式处理要求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处理,所述高速通信单元根据路由信息表启动高速通信单元或低速通信单元执行数据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芯片架构,由于在一个芯片上同时设置了支撑不同通信方式的多个通信单元,实现了多种通信方式的高度集成;并且这种能够实现多模通信的芯片,与现有技术中多个通信模块的简单组合相比,在体积上会大幅减小,制作成本也有较大压缩。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芯片架构,由于高速通信单元能够根据路由信息表自动调用各个通信单元,在通信方式的选择上实现了智能化,能够满足智能化通信的需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高速通信单元获取当前的所需可达速率,并判断所述所需可达速率是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当所述所需可达速率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高速通信单元检测当前的通信方式是否对应任一所述低速通信单元;当当前的通信方式未对应任一所述低速通信单元时,所述高速通信单元断开当前的通信方式并启动任一所述低速通信单元以继续执行数据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芯片架构,在执行通信任务过程中,主动监测所需可达速率并在所需可达速率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检测当前的通信方式是否为高速通信方式;在所需可达速率较低的情况下,如果使用高速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由于高速通信方式的能耗较大,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需要将当前的通信方式变更为任一种低速通信方式,以避免资源浪费。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高速通信单元获取当前的最大通信跳数,并判断当前的最大通信跳数是否高于第二预设阈值;当当前的最大通信跳数高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高速通信单元检测当前的通信方式是否对应任一所述低速通信单元;当当前的通信方式未对应任一所述低速通信单元时,所述高速通信单元断开当前的通信方式并启动任一所述低速通信单元以继续执行数据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43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