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致泻病原微生物的核酸组合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388783.3 申请日: 2018-04-26
公开(公告)号: CN108546781A 公开(公告)日: 2018-09-18
发明(设计)人: 周均;李文静;张红光;黄莉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华汉三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Q1/70 分类号: C12Q1/70;C12Q1/6837;C12Q1/10;C12Q1/04;C12N15/11
代理公司: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杨彦鸿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种检测 核酸 微生物检测 灵敏度 引物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致泻病原微生物的核酸组合,涉及微生物检测领域。其包括如下引物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SEQ ID NO.1‑2、SEQ ID NO.3‑4、SEQ ID NO.5‑6、SEQ ID NO.7‑8、SEQ ID NO.9‑10、SEQ ID NO.11‑12、SEQ ID NO.13‑14、SEQ ID NO.15‑16、SEQ ID NO.17‑18、SEQ ID NO.19‑20、SEQ ID NO.23‑24、SEQ ID NO.25‑26、SEQ ID NO.27‑28、SEQ ID NO.29‑30以及SEQ ID NO.31‑32;具有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测致泻病原微生物的核酸组合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腹泻是一种发病率高并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胃肠道传染病,其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病原菌造成的腹泻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比较复杂,尤其对婴幼儿人群危害更大,因此亟需建立腹泻病原菌的快速高效的诊断方法。常见的腹泻病原菌有以下几种。

霍乱是由O1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或O139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每年估计有300万-500万霍乱病例。

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是引起全球性食源性感染最严重的致病菌之一(FAO/WHO 2009),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时可导致感染者产生败血症,甚至死亡。自1982年首次在美国发现后,先后在英国、加拿大、德国等世界范围内相继爆发。在欧洲,超过2500个沙门氏菌血清型中,肠炎沙门氏菌占主要地位,引起超过60%的感染病例。在中国,70%~80%细菌性食物中毒都由沙门氏菌引起。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的嗜盐性细菌,也是引起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危害的首要食源性致病菌。

痢疾菌Shigella是最常见的肠杆菌科的病原菌,可引起人类肠道传染病。

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是弯曲菌属胎儿弯曲菌种的亚种之一。其引起人类肠炎和腹泻的事件在世界各地都有报导,并作为“人类一种新的疾病”被引起注意。在发达国家,空肠弯曲菌是次于轮状病毒引起儿童结肠炎的病原。

腺病毒40/41型(Adenovirus)、星状病毒(Astrovirus)、诺如病毒GI型(NovirusGI)、诺如病毒GII型(Novirus GII)、轮状病毒(Rotavirus A)、札如病毒(Sapovirus),均能引起腹泻。在我国及发达国家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均占较大比例。

现阶段这些造成腹泻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基本都是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例如荧光定量PCR方法、基因芯片技术等。

荧光定量PCR方法是主流检测方法,但该方法存在检测通量低,操作要求高等缺点。同时基于核酸水平的基因芯片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致病性细菌的检测,但是基因芯片技术目前绝大多数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更多的用于基础性研究而不能平民化应用。且目前基因芯片法一般采用玻璃片作为固相支持物,实验过程需要相应的点样仪和芯片识读仪,成本较高。因此研发一种快速、方便、灵敏度高、价格低廉、可视化和高通量的检测方法将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及市场推广能力。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致泻病原微生物的核酸组合,该核酸组合可以检测出样本中致泻病原微生物(例如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痢疾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腺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I型、诺如病毒GII型),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其可以用于普通PCR技术、RT-PCR技术、膜芯片杂交技术等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汉三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汉三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87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