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变速箱悬置的硅基耐热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1356.4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1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慕文伟;李晓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戈橡胶金属(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00 | 分类号: | C08L7/00;C08L83/07;C08K13/04;C08K3/06;C08K3/22;C08K7/18;C08K3/36;B29B7/00;B29C3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屠轶凡 |
地址: | 20171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变速箱 悬置 耐热 橡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变速箱悬置的硅基耐热橡胶,按重量份数包括:40~50份天然橡胶,10~20份乙烯基硅橡胶,以及用于使天然橡胶交联的0.5~1.5份硫磺,用于使乙烯基硅橡胶交联的0.5~1.5份促进剂DCP,以及0.5~1.5份促进剂CBS和0.3~0.9份促进剂TBzTD。其技术效果是:使天然橡胶和乙烯基硅橡胶同时交联并且互不干扰成为了可能,避免了已有的耐热橡胶配方中耐热组分的单一的缺点,避免了在复杂热工况下耐热组分失效的情况,起到高效互补的耐热作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变速箱悬置的硅基耐热橡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变速箱悬置的硅基耐热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阻尼、减振性能,橡胶和金属骨架粘合硫化后制成的变速箱悬置,可以利用金属骨架高刚度的支撑性能,同时再利用橡胶本身高弹的特性,来减少变速箱及动力总成的振动、降低变速箱及动力总成的噪音,起到优异的NVH减振、降噪性能。
但由于乘用车、商用车变速箱接近发动机,受发动机高温影响,其工况温度是在90℃左右,橡胶制品很难长期抵御此高温工况,长期使用会造成性能老化、产品失效。
目前绝大多数橡胶变速箱悬置中,橡胶原材料多为含有不饱和键的二烯烃类橡胶,如天然橡胶、丁苯橡胶等,此类橡胶虽然可提供比较优异的缓冲减振性能,但是由于二烯烃橡胶含有不饱和键的特殊性质,不饱和键不稳定,键能低,很难抵御高温、酸碱、有机溶剂。因此,此类含有不饱和键的二烯烃类橡胶制成的变速箱悬置橡胶的主要的缺点是:耐热性及耐疲劳性差。因为二烯烃类橡胶在长时间高温工况下,不饱和键极易断裂,产生龟裂、老化,造成变速箱悬置橡胶疲劳失效,从而影响整车车况和行驶静音舒适性、乃至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变速箱悬置的硅基耐热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其能够提供一种90℃工况下在变速箱悬置上长期使用的橡胶。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变速箱悬置的硅基耐热橡胶,按重量份数包括:40~50份天然橡胶,10~20份乙烯基硅橡胶,以及用于使天然橡胶交联的0.5~1.5份硫磺,用于使乙烯基硅橡胶交联的0.5~1.5份促进剂DCP,以及0.5~1.5份促进剂CBS和0.3~0.9份促进剂TBzTD。
进一步的,硫磺、促进剂DCP、促进剂CBS和促进剂TBzTD的重量之比恒定为5比5比5比3。
进一步的,按照重量份数,该用于变速箱悬置的硅基耐热橡胶还包括:氧化锌2~5份,氧化镁5~10份,硅铝微珠5~10份。
再进一步的,氧化锌、氧化和硅铝微珠的重量之比为5比10比10。
进一步的,按照重量份数,该用于变速箱悬置的硅基耐热橡胶还包括:白炭黑15~25份,硅烷偶联剂1~2份和炭黑5~15份。
再进一步的,按照重量份数,该用于变速箱悬置的硅基耐热橡胶还包括:增塑剂1.5~2.5份、微晶蜡1.5~3.5份和硬脂酸0.5~1.5份。
更进一步的,所述增塑剂为石蜡油。
再进一步的,按照重量份数,该用于变速箱悬置的硅基耐热橡胶还包括:1~2份防老剂6PPD和0.5~1.5份防老剂RD。
实现上述目的的另外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变速箱悬置的硅基耐热橡胶的制备方法,包括混炼步骤和硫化步骤;
混炼步骤包括:
一段胶混炼步骤:将天然橡胶和乙烯基硅橡胶混合后在105~115℃炼胶20~25s;再升温至120~125℃后依次加入白炭黑、硅烷偶联剂和塑化剂密炼50s~55s;最后加入炭黑并混炼20~30s后,在140~150℃出胶,得到一段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戈橡胶金属(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博戈橡胶金属(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13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