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药物缓释的二氧化硅/聚吡咯/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载药复合凝胶的制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0099.4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4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孔泳;丁承强;谭文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06 | 分类号: | A61K9/06;A61K47/04;A61K47/34;A61K47/32;A61K31/513;A61K41/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硅 丙烯酸 载药复合凝胶 制备 丙烯酰胺 聚吡咯 药物缓释 可用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聚吡咯纳米粒子 温度敏感性 缓慢释放 热性能 刺激 | ||
1.一种用于药物缓释的二氧化硅/聚吡咯/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载药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a、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将17mL无水乙醇和23mL去离子水混合,再加入适量正硅酸乙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混合均匀后加入氨水;室温25℃下搅拌,反应3小时后,离心分离收集产品,在空气中200℃下煅烧6小时,再600℃煅烧6小时后即得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b、制备二氧化硅/聚吡咯纳米粒子:将步骤a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加入到吡咯单体中,超声振荡使混合均匀;随后加入80μL过硫酸铵、适量的过氧化氢,反应一段时间后,离心分离并洗涤产品,在60℃下恒温干燥后即得二氧化硅/聚吡咯纳米粒子;
c、制备二氧化硅/聚吡咯/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载药复合凝胶:将步骤b制备的二氧化硅/聚吡咯纳米粒子加入到10mL丙烯酰胺溶液中,随后加入适量丙烯酸、3mL 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0.0012g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适量的五氟尿嘧啶,超声使混合均匀;通入氮气10分钟后加入10μL四甲基乙二胺和0.0586g过硫酸铵,置于恒温水浴中反应形成载药复合凝胶;洗涤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后,冷冻干燥后即得二氧化硅/聚吡咯/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载药复合凝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药物缓释的二氧化硅/聚吡咯/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载药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a中正硅酸乙酯用量为0~0.5m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用量为0~0.1g,氨水用量为0~0.5mL,上述三种物质的用量均不为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药物缓释的二氧化硅/聚吡咯/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载药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b中过硫酸铵浓度为0~0.01g/mL,且过硫酸铵浓度不为0,过氧化氢用量为10~20mL,反应时间为6~12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药物缓释的二氧化硅/聚吡咯/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载药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c中丙烯酰胺浓度为0~3mol/L,且丙烯酰胺浓度不为0,丙烯酸用量为0~0.5mL,五氟尿嘧啶用量为0~20mg,上述两种物质的用量均不为0,恒温水浴锅温度为30~60℃,反应时间为6~12小时;二氧化硅/聚吡咯/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载药复合凝胶负载的药物五氟尿嘧啶也可以为水杨酸、紫杉醇、喜树碱、阿霉素、阿司匹林或布洛芬所替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药物缓释的二氧化硅/聚吡咯/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载药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制备的二氧化硅/聚吡咯/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载药复合凝胶可应用于近红外光刺激条件下的释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药物缓释的二氧化硅/聚吡咯/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载药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制备的二氧化硅/聚吡咯/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载药复合凝胶可应用于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分别为1.2,5.8和7.4条件下的释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009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