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甜味肽γ-L-Glu-D-Val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0244.2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5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敏;刘慧燕;沈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K5/027 | 分类号: | C07K5/027;C07K1/16;C12P21/02;A23L27/3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江裕强 |
地址: | 52821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甜味 制备 谷氨酰胺 应用 氢氧化钠溶液 谷氨酰胺酶 谷氨酰胺肽 天然的 转肽酶 缬氨酸 蔗糖 回调 灭酶 水中 盐酸 | ||
本发明公开了甜味肽γ‑L‑Glu‑D‑Val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制备步骤为:将L‑谷氨酰胺与D‑缬氨酸混合后溶于水中,添加溶液质量0.001‑0.4%(w/w)的谷氨酰胺酶或γ‑谷氨酰胺转肽酶,用10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8.0‑10.0,在25‑50℃反应3‑12小时,后用4 mol/L盐酸回调pH至6~7之间,90℃灭酶10 min。本发明制得这种γ‑谷氨酰胺肽(γ‑L‑Glu‑D‑Val)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具有天然的类似蔗糖的甜味,应用于食品中能增加或提高食品的甜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呈味效果的肽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甜味肽γ-L-Glu-D-Val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呈味肽是重要的滋味物质和风味前体物质之一,按其呈味特性的不同可分为甜味肽、苦味肽、酸味肽、咸味肽和鲜味肽。陆续从奶酪、酒、肉等多种食物中分离鉴定得到确定序列呈苦、鲜、酸、咸、甜等味的呈味肽。自从发现L-天冬氨酞-L-苯丙氨酸甲酯的甜味以来,已有大量的天冬氨酞二肽、三肽、四肽和五肽类似物被合成以用于扩大甜味肽的种类。
γ-谷氨酰肽广泛存在于多种动植物和发酵食品中,是一种安全天然、安全的食品成分。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谷胱甘肽(γ-Glu-Cys-Gly,GSH)。GSH已经是总所周知的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小分子肽,但对于它的呈味特性提及甚少。事实上,目前对于此类γ-谷氨酰肽的研究主要主要针对的是L型氨基酸,对于D型氨基酸的研究甚少。迄今为止,尚未见γ-L-Glu-D-Val具有天然的类似蔗糖的甜味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甜味肽γ-L-Glu-D-Val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甜味肽γ-L-Glu-D-Val,其氨基酸序列为γ-L-Glu-D-Val。
制备所述甜味肽的方法是,将谷氨酰胺与游离缬氨酸按摩尔比为1-2:1,溶于水中得溶液,调节反应pH为8.0-10.0,添加占溶液质量0.02-1%(w/w)的谷氨酰胺酶或γ-谷氨酰胺转肽酶,在25-50℃反应3-12小时,后用盐酸回调pH至6~7之间,灭酶,得到富含二肽γ-L-Glu-D-Val的反应液。
进一步地,溶液中谷氨酰胺和游离缬氨酸的浓度在400-1000mmol/L。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方法利用高相液相色谱分离:采用XSelect HSS T3 5μm 4.6× 250mm分析柱,流动相A 液为0.1%(V/V) 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 液为0.1%(V/V) 甲酸-乙腈溶液,柱温为40℃,流速为1 mL/min,反应液的进样量 10 μ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富含二肽γ-L-Glu-D-Val的反应液进行梯度洗脱,出峰时间为4.267min的峰即为γ-L-Glu-D-Val。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甜味肽γ-L-Glu-D-Val的应用,具体是在食品中添加500 mg/kg以上的γ-L-Glu-D-Val,以增加或提高甜味。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食品中含有1500 mg/kg以上的γ-L-Glu-D-Val。进一步地,溶液中谷氨酰胺和游离缬氨酸的浓度在400-1000mmol/L。
进一步地,本发明关键参数还有:所述盐酸浓度为4 mol/L 盐酸,所述灭酶为90℃灭酶10min,只有在这样的参数下才能取得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首次公开了γ-L-Glu-D-Val具有甜味特性,这种γ-谷氨酰胺肽(γ-L-Glu-D-Val)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具有天然的类似蔗糖的甜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未经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02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白桦脂酸及其衍生物在防治稻飞虱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匹多莫德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