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汽车绿色立体悬空式拆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1654.0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7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刘静;杭卫星;蔡正松;顾佳敏;周德胜;李铁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67/00 | 分类号: | B62D6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常莹莹 |
地址: | 21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拆解 传动装置 抓手装置 拆解装置 废旧汽车 环形轨道 控制箱 悬空式 下垂 驱动 工位 汽车 依次电性连接 拆解生产线 信号接收器 信号校准器 安全环保 差速机构 环形运动 生产布局 驱动轮 半轴 双线 节拍 紧凑 电机 报废 减速 悬空 回收 停留 劳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汽车绿色立体悬空式拆解装置,包括环形轨道、驱动与传动装置、下垂式抓手装置和控制箱;驱动与传动装置由电机、减速差速机构、半轴和驱动轮组成;控制箱内依次电性连接有信号接收器、信号校准器和PLC控制器,驱动与传动装置和下垂式抓手装置均与PLC控制器连接。本发明采用立体悬空环形运动双线拆解生产线,按照拆解工艺顺序和节拍依次经5个工位进行拆解作业,抓手装置在控制箱的控制下绕环形轨道一起运动,使汽车依次在5个工位停留且产生不同的高度便于汽车上下不同高度拆解。简化了拆解生产布局,使场地紧凑、安全环保、降低工人劳动复杂程度,缩短拆解周期,最大限度的实现报废汽车的价值,提高回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旧汽车拆解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废旧汽车绿色立体悬空式拆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达2.9亿辆,其中汽车1.94亿辆,按照每年大约10%的报废量,仅报废汽车的辆次就接近两千万辆,当汽车报废时,报废拆解企业一直采用传统手工拆解汽车,费时,费力,且影响拆卸的效率。依据《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GBZ2128-2008),报废汽车的拆解与回收,最终要形成产业化,必须开发研制符合实际自动化流水线式的报废汽车拆解生产线,为企业所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废旧汽车绿色立体悬空式拆解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中废旧汽车的拆解一直采用传统手工拆解汽车,费时,费力,且影响拆卸的效率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旧汽车绿色立体悬空式拆解装置。
一种废旧汽车绿色立体悬空式拆解装置,包括环形轨道、驱动与传动装置、下垂式抓手装置和控制箱,所述环形轨道通过支架固定,通常规定在车间大梁(横梁)上;所述驱动与传动装置由电机、减速差速机构、半轴和驱动轮组成,电机输出的动力通过减速差速机构后,带动半轴旋转,半轴带动驱动轮在环形轨道中运行;所述下垂式抓手装置由抓手支架、伸缩吊臂、上支臂、中支臂、下支臂、Y形抓手和液压油缸组成,抓手支架固设在半轴的外壳上,伸缩吊臂上部与抓手支架连接,下部与上支臂连接,上支臂下设置有两条中支臂,中支臂下均设置有下支臂,下支臂末端设置有Y形抓手;所述控制箱内依次电性连接有信号接收器、信号校准器和PLC控制器,所述驱动与传动装置和下垂式抓手装置均与PLC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减速差速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两个减速机构和一个差速机构。
进一步的,上支臂与中支臂之间及中支臂与下支臂之间均通过转轴固定连接,连接处设置有液压油缸。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轨道上利用多个抓手装置设置2条拆解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中设置5个拆解工位。所述环形轨道包括内环形轨道和外环形轨道,两个驱动轮分别位于内环形轨道和外环形轨道上,2条拆解生产线分别位于环形轨道的不同侧。
进一步的,五个拆解工位分别为危险部件预处理工位、废油液预处理工位、总成拆解工位、外部件拆解工位和内部件拆解工位;
A号工位:危险部件预处理
位置状态:废旧汽车送至拆解生产线,下垂式抓手装置下降,Y形抓手夹紧汽车B柱后,伸缩吊臂工作,带动废旧汽车上升,上升至汽车底部距离地面高度为0.5米。
(1)拆卸车轮;拆卸后的轮胎用设备将外胎与轮毂分离。
(2)拆卸危险部件(包含高压蓄电池、普通蓄电池、安全气囊、安全带等),妥善处置易燃易爆部件,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或交由有资质回收单位处理。
(3)汽油、柴油、液化气、天然气等燃料回收;汽油与柴油的回收采用专用回收设备进行分类回收,汽油、柴油油箱回收完成后最后用高压空气冲刷,保证回收彻底;部分残余液化气、天然气用氮气冲刷且进行燃烧,安全环保。
(4)空调制冷剂经种类纯度鉴定后,采用不同回收设备进行回收,并交由专业厂家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16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撞机构及AGV小车
- 下一篇:一种升降式自行车停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