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点燃式发动机冷启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331500.1 | 申请日: | 2018-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9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 发明(设计)人: | 滑海宁;刘生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2N19/02 | 分类号: | F02N19/02;F02M26/13;F02M26/37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张明 |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燃 发动机 冷启动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点燃式发动机冷启动系统,包括ECU,ECU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2)、火花塞(5)、起动机(1)、喷油器(6)以及节气门(1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储气包(7),储气包(7)通过第一通气道(17)连接发动机的排气管,并通过第二通气道(18)连接发动机的进气管;所述的储气包(7)上安装有气体温度传感器(8)以及气体压力传感器(9);
所述的排气管内第一通气道(17)的下游安装有第一阻风门(3),所述的第一通气道(17)中安装有第二阻风门(4),所述的第二通气道(18)中安装有第三阻风门(10),位于发动机的怠速孔道(16)中安装有第四阻风门(13);
所述的第一阻风门(3)、第二阻风门(4)、第三阻风门(10)、第四阻风门(13)、气体温度传感器(8)、气体压力传感器(9)均与ECU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燃式发动机冷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通气道(18)中安装有减压器(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燃式发动机冷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阻风门(10)上安装有阻风门位置传感器(15),阻风门位置传感器(15)与所述的ECU连接。
4.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燃式发动机冷启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启动发动机,通过ECU判断当前发动机是否处于低温冷启动状态,如果发动机处于低温冷启动状态,则执行步骤2,否则发动机按照正常启动程序启动;
步骤2,收集存储高温压缩空气
步骤2.1,ECU控制节气门(14)全开、第一阻风门(3)全关、第二阻风门(4)全开、第三阻风门(10)全关、第四阻风门(13)全开;
步骤2.2,ECU控制断开点火信号和喷油信号,使火花塞(5)停止跳火,喷油器(6)停止喷油;
步骤2.3,ECU控制起动机(1)打开,起动机(1)拖动发动机的曲轴旋转,继而带动发动机的活塞做往复运动,此时发动机排气冲程产生的高温气体通过第一通气道(17)进入储气包(7)中;
步骤2.4,ECU通过气体温度传感器(8)和气体压力传感器(9)判断储气包(7)内的气体能满足发动机冷启动要求时,ECU关闭起动机(1),同时控制第一阻风门(3)全开、第二阻风门(4)全关、第四阻风门(13)全关、节气门(14)全关,并保持第三阻风门(10)全关状态;
步骤3,进行低温冷启动
步骤3.1,ECU按发动机工作需要,正常的控制火花塞(5)跳火和喷油器(6)喷油;
步骤3.2,ECU控制第三阻风门(10)打开至预设开度A,并通过阻风门位置传感器(15)采集的第三阻风门(10)开度信息,以修正第三阻风门(10)的开度,使通过第三阻风门(10)的气体流量与发动机在正常启动时通过怠速孔道(16)的气体流量a相同;
步骤3.3,ECU打开起动机(1),使起动机(1)带动发动机进行低温冷启动;在低温冷启动过程中,ECU根据空气流量传感器(11)反馈的信息调节第三阻风门(10)的开度,使通过第三阻风门(10)的气体流量始终保持在a±2%的范围内;
步骤3.4,当ECU通过阻风门位置传感器(15)判断第三阻风门(10)已经全开时,ECU控制第四阻风门(13)全开,低温冷启动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燃式发动机冷启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判断当前发动机是否处于低温冷启动状态的方法是:
如果ECU根据冷却液温度传感器(2)采集的信息判断冷却液温度t大于设定的阈值T,则ECU判断发动机处于正常启动状态;如果冷却液温度t小于等于T,则ECU判断发动机处于低温冷启动状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燃式发动机冷启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4中所述的满足发动机冷启动的要求是:
如果储气包(7)内的气体温度T1高于设定值T2且气体压力P1高于设定值P2,则ECU判定储气包(7)内的气体能满足发动机冷启动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150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