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遭遇水险或火险时智能求救报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9033.2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1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曹雁;张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视特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G08B2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求救 无线模块 车载导航仪 烟雾报警器 烟雾传感器 报警启动 报警系统 报警中心 现场报警 控制器 控制键 水检测 控制器连接 无线连接 自救机构 智能 灭火器 车内 破窗 遇险 自救 报警 | ||
本发明公开了汽车遭遇水险或火险时智能求救报警系统。属于汽车遇险求救技术领域,在汽车遇水险或遇火险时,既能让汽车及时主动进行遇水险或遇火险报警求救,在遇水险又能便于车内人员进行自救。包括报警中心、以及设置在汽车上的车端报警启动设备、分别存放在汽车内的灭火器、临时自救机构和破窗机构;车端报警启动设备包括无线模块、车载导航仪、现场报警模块、水检测模块、烟雾报警器、车载烟雾传感器、控制键和控制器;无线模块、车载导航仪、现场报警模块、水检测模块、烟雾报警器、车载烟雾传感器和控制键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通过无线模块与报警中心无线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遇险求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遭遇水险或火险时智能求救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汽车在遇水险或火险时一般都不能主动报警求救,使得汽车在遇水险或火险时,乘客在慌乱中不知道如何报警求救,导致汽车遇水险或火险时因延误报警求救而耽搁最佳救援时间,从而造成车内人员伤亡的重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汽车在遇水险时不能主动报警求救的不足,提供一种在汽车遇水险或遇火险时,既能让汽车及时主动进行遇水险或遇火险报警求救,在遇水险又能便于车内人员进行自救的汽车遭遇水险或火险时智能求救报警系统。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
汽车遭遇水险或火险时智能求救报警系统,包括报警中心、以及设置在汽车上的车端报警启动设备、分别存放在汽车内的灭火器、临时自救机构和破窗机构;车端报警启动设备包括无线模块、车载导航仪、现场报警模块、水检测模块、烟雾报警器、车载烟雾传感器、控制键和控制器;无线模块、车载导航仪、现场报警模块、水检测模块、烟雾报警器、车载烟雾传感器和控制键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通过无线模块与报警中心无线连接。
在汽车行驶时,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车载导航仪实时将汽车的位置信息上传个控制器,当水检测模块汽车被水淹时,控制器通过无线模块向报警中心发出汽车遇水险的报警信息,报警中心即可立即对相应汽车作出遇水险应急救援处理。现场报警模块发出现在报警提示,便于遇险车辆周边人员前来帮助救险。遇水险汽车上的乘客还可通过控制键控制控制器向报警中心发出汽车遇水险的报警信息。乘客可采用破窗机构打碎汽车的车窗玻璃,乘客可从车窗爬出车外,借助临时自救机构让自救浮出水面进行自救。
当车载烟雾传感器检测到烟雾信号并上传给控制器后,控制器立即给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指令,烟雾报警器随即发出车辆着火的报警提示。乘客还可通过控制键控制控制器向报警中心发出汽车遇火险的报警信息。向报警中心即可立即对相应汽车作出遇火险应急救援处理。
本方案在汽车遇水险或遇火险时,既能让汽车及时主动进行遇水险或遇火险报警求救,在遇水险又能便于车内人员进行自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作为优选,水检测模块包括固定在汽车上的保护罩、以及设置在保护罩内且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的转动阻力检测机构、湿度传感器和水压传感器。
在保护罩上设有若干孔。当汽车遇水险时,水就会进入到保护罩内。当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湿度信息大于设定值时,控制器立即给转动阻力检测机构发出工作的指令,转动阻力检测机构随机转动,转动阻力检测机构在设定转动力的作用下转动,如果转速小于设定转速,则说明转动阻力检测机构受到水的助力作用,从而再次证明汽车确实遇水险了。水压传感器用来测量汽车被水淹没的深度。本方案在控制器收到湿度传感器和动阻力检测机构相应的水险信号后再向报警中心发出报警信号,降低误报率,提高水险报警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转动阻力检测机构包括水阻力检测电机和水阻力检测叶片;水阻力检测电机固定设置在保护罩内,水阻力检测叶片套紧固定连接在水阻力检测电机的转轴上;转动阻力检测机构还包括能检测水阻力检测电机转轴转速的转速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水阻力检测电机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视特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未经雅视特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90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