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汽车总装业务模型的标准化封装方法及总装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5939.7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3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丽;殷明;张汝佳;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郭文浩;陈晓鹏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总装 封装 子业务模块 业务模型 标准化 总装 生产效率 线模块 滑板 操作误差 快速切换 人工操作 生产过程 输入参数 业务领域 转台模块 循环线 子业务 总装线 底盘 分岔 减小 上线 道口 轮胎 车型 汽车 | ||
本发明涉及汽车总装业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汽车总装业务模型的标准化封装方法及总装系统。目的在于降低人工操作可能引起的误差,并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的汽车业务模型标准化封装方法,根据汽车总装业务的流程,将汽车总装业务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子业务模块;根据各子业务模块的输入参数和动作,将各子业务模块分别封装为函数。封装后的子业务模块包括:总装车辆上线模块、滑板循环线模块、滑板转台模块、EMS线转挂模块、EMS道口分岔模块、底盘合装线模块、轮胎合装线模块、车辆下线模块。本发明通过将各个子业务进行标准化封装,从而实现了总装线生产过程中不同车型的快速切换,减小了操作误差,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总装业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汽车总装业务模型的标准化封装方法及总装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总装生产过程中工艺、效率、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和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日益快速发展,对现场进行合理的工序内容分配和工序节拍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汽车总装业务为例,大致流程为:
(1)车辆上线开始装配,通过扫描车身上的条形码后与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 System,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信息交互,并写入相应的滑板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完成总装车身上线;
(2)MES根据车型配置下达相关的信息给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指导线体循环等工艺的设备动作。
总装线分为:一套滑板循环主线、一条EMS(Electric Monorail System)单轨移动小车循环线、RGV小车合装及底盘装配线,通过RFID和MES信息交互完成车型等装配数据跟踪、统计量产和生产信息。
随着汽车总装生产过程中工艺、效率、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和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日益快速发展,对现场进行合理的工序内容分配和工序节拍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总装线生产过程无法实现车型快速切换,依赖人工误差较大且无法实现工艺驱动生产;无法实现远程监控、远程诊断,总装风险加大;过程数据无法以报表、接口等形式输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汽车总装业务模型的标准化封装方法及总装系统,实现了远程监控和操作,便于管理层随时对制造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提高了效率。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基于汽车总装业务模型的标准化封装方法,包括:
根据汽车总装业务的流程,将汽车总装业务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子业务模块;
根据各所述子业务模块的输入参数和动作,将各所述子业务模块分别封装为函数。
优选地,所述子业务模块,包括:总装车辆上线模块、滑板循环线模块、滑板转台模块、EMS线转挂模块、EMS道口分岔模块、底盘合装线模块、轮胎合装线模块、车辆下线模块。
优选地,对所述总装车辆上线模块进行封装的方法为:将车身信息、RFID标签信息、上线动作和支架所需间距封装成函数;其中,所述车身信息由读取车身条码来获取,包括:车身尺寸、支架所需间距。
优选地,对所述滑板循环线模块进行封装的方法为:将滑板运行生产节拍,以及转台动作封装成函数。
优选地,对所述滑板转台模块进行封装的方法为:将转台信号及动作、滑板运行速度和车身信息封装成函数。
优选地,对所述EMS线转挂模块进行封装的方法为:将转挂信号及动作封装成函数。
优选地,对所述EMS道口分岔模块进行封装的方法为:将EMS前进速度,以及分岔方向封装成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59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