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后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93554.3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8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达维德·贝纳代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9/124 | 分类号: | B62M9/124;B62M9/124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黄刚;车文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变速器 | ||
1.自行车后变速器(10),包括:
铰接四边形连杆机构(11),所述铰接四边形连杆机构(11)具有基部本体(12)、可移动本体(14)和一对连接杆(13、15),所述基部本体(12)能够沿勾爪轴线(F)连接至自行车框架,所述一对连接杆(13、15)沿彼此平行且与参考平面(REF)垂直的相应铰接轴线(A、B、C、D)铰接至所述基部本体(12)和所述可移动本体(14);
链条引导件(21),所述链条引导件(21)绕第一旋转轴线(R)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可移动本体(14);
上滑轮(22),所述上滑轮(22)绕第二旋转轴线(RS)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链条引导件(21);
所述第一旋转轴线(R)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RS)间隔开偏心距(E);
铰接四边形连杆机构(11)的倾斜角度(Q)由所述勾爪轴线(F)和所述参考平面(REF)在经过所述勾爪轴线(F)且与所述参考平面(REF)垂直的平面上形成的角度限定;
所述倾斜角度(Q)被包括在5°与40°之间且包括极值,并且所述偏心距(E)被包括在18mm与50mm之间且包括极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10),其中所述倾斜角度(Q)被包括在5°与3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10),其中所述偏心距(E)被包括在20mm与5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10),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线(R)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线(RS)彼此大致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10),其中随着所述倾斜角度(Q)增大,所述偏心距(E)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中以六十进位度表示的所述倾斜角度(Q)与以毫米表示的所述偏心距(E)之间的比率被包括在0.1与2.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10),其中所述一对连接杆(13、15)中的一个连接杆的两个铰接轴线(C、D)之间的距离(D1)在经过另一个连接杆的铰接轴线(A、B)的平面上的投影比所述另一个连接杆的两个铰接轴线(A、B)之间的距离(D2)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10),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线(R)被布置成离所述勾爪轴线(F)比所述第二旋转轴线(RS)离所述勾爪轴线(F)的距离大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10),其中通过由命令置于牵引下的控制缆线,所述铰接四边形连杆机构(11)能够在所述链条引导件(21)的轴向外部位置和所述链条引导件(21)的轴向内部位置之间变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10),其中通过复位弹簧,所述铰接四边形连杆机构(11)能够在所述链条引导件(21)的轴向内部位置和所述链条引导件(21)的轴向外部位置之间变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10),其中通过电致动器(41),所述铰接四边形连杆机构(11)能够在所述链条引导件(21)的轴向外部位置和所述链条引导件(21)的轴向内部位置之间变形,并且反之亦然。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10),其中所述偏心距(E)被包括在25mm与50mm之间。
13.将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变速器(10)与飞轮组合使用,所述飞轮在具有最大直径的链轮与具有最小直径的链轮的齿数之间的差大于或等于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坎培诺洛有限公司,未经坎培诺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355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