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桔霉素红曲红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86868.0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6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龙;陈慎;黄颖颖;陆东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1/02 | 分类号: | C12P1/02;C09B61/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350003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曲 桔霉素 生产工艺 辐照 辐照剂量 红曲霉菌 菌种培养 培养基 红曲米 再氧化 米粒 醇提 籼米 接种 过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桔霉素红曲红的生产工艺,将红曲霉菌体接种入籼米培养基中进行米粒菌种培养以获得红曲米,然后进行干燥、粉碎、醇提、过滤后得到红曲红液体,最后先氧化再辐照或者先辐照再氧化,而得成品;所述辐照剂量为7kGy‑8kGy。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桔霉素红曲红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桔霉素红曲红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桔霉素具有肾脏毒害且具有致癌性,然而它却是红曲菌固有的次级代谢产物。常规红曲的制备过程中会代谢桔霉素,这是保障红曲安全的严重阻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桔霉素红曲红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低桔霉素红曲红的生产工艺,将红曲霉菌体接种入籼米培养基中进行米粒菌种培养以获得红曲米,然后进行干燥、粉碎、醇提、过滤后得到红曲红液体,最后先氧化再辐照或者先辐照再氧化,而得成品;所述辐照剂量为7kGy-8kGy。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籼米进行红曲培养,并运用氧化与辐照的组合处理,工艺较为简单,效率高,在保证红曲质量(最大限度保持红色素)的前提下,有效去除80%-90%的桔霉素,保障红曲安全;成品红曲的最高色价5500-6500;红曲得率35%-40%,桔霉素含量(以单位色价计)小于0.04mg/U。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低桔霉素红曲红的生产工艺,将红曲霉菌体接种入籼米培养基中进行米粒菌种培养以获得红曲米,然后进行干燥、粉碎、醇提、过滤后得到红曲红液体,最后先氧化再辐照或者先辐照再氧化,而得成品;所述辐照剂量为7kGy-8kGy。
所述红曲霉菌体的培养方法为,
a斜面培养基制备:麦芽汁10°Bé,加入2%琼脂,pH调至6-7,加热溶解后分装、灭菌,斜放成斜面冷却后制成;
b红曲霉接种:在无菌环境中将红曲霉(Monascus)孢子悬浮液接种入经步骤a制得的斜面培养基中,斜面培养基和红曲霉孢子悬浮液的体积比为1:(0.032-0.06);所述红曲霉孢子悬浮液的红曲霉孢子浓度为1.5×107个/mL-2.5×107个/mL;
c红曲霉菌体培养:将经步骤b处理的斜面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于温度28℃-30℃中培养9天-11天,至斜面整体呈紫红色。
所述米粒菌种培养的具体方法为,
d籼米培养基制备:每1升水中放入500克-600克籼米,搅匀后浸泡20小时-30小时,之后进行清水冲洗至无米浆水,再沥干至无滴水,最后装入培养容器内灭菌;
e红曲霉菌体接种:在无菌环境中将红曲霉菌体接种入经步骤d制得的籼米培养基中充分混合均匀;
所述红曲霉菌体接种的具体方法为,向每1mL的经红曲霉菌体培养后的斜面培养基中加入1mL-2.5mL无菌水并搅匀,制成红曲种子;然后吸取红曲种子加入籼米培养基中并充分混合均匀,1mL红曲种子与30g-40g浸泡前的籼米进行接种配比;
f红曲米培养:将经步骤e处理的籼米培养基放入保温箱中培养,待饭粒呈紫红色即成。
所述红曲米培养的具体方法为,于25℃-35℃保温箱中首先将籼米培养基摇至一堆,保温培养24小时-30小时,之后将籼米培养基摇匀并平摊开以继续保温培养,每天摇瓶2次-3次,经5天-7天饭粒呈紫红色即可。
所述干燥的方法为,将经米粒菌种培养获得的红曲米放入恒温箱中,于50℃-70℃的温度环境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2%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68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