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车厢载客情况检测播报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74412.2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5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冠轩;宋瑞刚;李文杰;王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L27/00 | 分类号: | B61L27/00;B61B1/02;G06K9/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厢 播报 客流 地铁车厢 情况检测 载荷量 载客 人脸识别模块 乘客 处理模块 地铁乘客 检测结果 信号获取 有效实现 载荷采集 综合处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车厢载客情况检测播报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人脸识别模块(1):设置于每节车厢并获取相应车厢的乘客数;载荷采集模块(2):设置于每节车厢并获取相应车厢的载荷量;信号获取和处理模块(3):获取每节车厢的乘客数和载荷量并综合处理得到每节车厢的客流情况;客流显示和播报模块:显示并播报每节车厢的客流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有效实现地铁乘客引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铁车厢载客情况检测播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和汽车数量激增,导致路面交通状况不容乐观。地铁的发展和建设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地面交通给人们出行带来的压力,愈来愈多的人把地铁作为出行的第一选择。
然而由于地铁公司只对站台内的客流进行了统计,却忽略了地铁车辆车厢的载客量。众所周知,地铁车厢的环境比地铁车站更为拥挤,因客流过大而产生安全问题的可能性也更高。与此同时,没有获得车厢内载客量信息的乘客在选择候车位置的时候是随机而且盲目的,这种现象加大了在车厢因客流过大产生安全问题的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提供一种多系统联动的地铁车厢载客情况检测与播报装置来应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地铁车厢载客情况检测播报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地铁车厢载客情况检测播报系统,该系统包括:
人脸识别模块:设置于每节车厢并获取相应车厢的乘客数;
载荷采集模块:设置于每节车厢并获取相应车厢的载荷量;
信号获取和处理模块:获取每节车厢的乘客数和载荷量并综合处理得到每节车厢的客流情况;
客流显示和播报模块:显示并播报每节车厢的客流情况。
所述的人脸识别模块包括设置在地铁站台闸机出入口的拍摄终端、用于存储人脸数据的存储器、设置在每节车厢的车载摄像头以及第一处理器;
当乘客进入一车厢后,该节车厢的车载摄像头获取乘客人脸图像,第一处理器在存储器中识别该乘客人脸图像,进而统计进入车厢中的乘客数。
所述的载荷采集模块包括第二处理器以及设置在没节车厢两个转向架上的空气弹簧以及气压检测传感器;
气压检测传感器检测转向架上空气弹簧气压,进而第二处理器处理得到该节车厢的载荷量。
所述的客流显示和播报模块包括:
站台显示屏:实时显示各车厢客流情况;
站台广播系统:语音播报各车厢客流情况;
移动显示终端:通过互联网连接信号获取和处理模块车厢,各车厢客流情况通过互联网发送至移动显示终端进行显示。
所述的信号获取和处理模块分别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连接人脸识别模块和载荷采集模块。
一种地铁车厢载客情况检测播报方法,该方法基于上述地铁车厢载客情况检测播报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检测进入每节车辆的乘客数以及每节车厢的载荷量;
(2)根据预先设定的拥挤程度判别标准确定每节车厢的拥挤程度;
(3)将拥挤程度进行显示并播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44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