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端到端卷积神经网络的无线电信号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1711.2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4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周鑫;何晓新;邱源;任海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杨学明;邓治平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积神经网络 预处理 无线电信号 采样数据 观察窗口 端到端 瀑布图 离散傅里叶变换 待识别信号 预处理步骤 标签分类 布尔向量 传统特征 对齐处理 分类识别 输出频谱 数据格式 特征提取 信号识别 重大活动 重点区域 重要意义 鲁棒性 映射层 智能化 频谱 无线电 输出 监管 | ||
1.一种基于端到端卷积神经网络的无线电信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观察窗口的原始I/Q采样数据先后进行预处理和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两个步骤,其中:
预处理步骤:以观察窗口的原始I/Q采样数据作为输入,经过离散傅里叶变换和数据格式对齐处理后,输出频谱瀑布图;
卷积神经网络识别步骤:以预处理所得的频谱瀑布图作为输入,经过CNN特征提取层、MLP特征映射层和BR多标签分类层后,输出表征所有待识别信号是否存在的一维布尔向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端到端卷积神经网络的无线电信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频谱瀑布图,尺寸为M×N×2;其中,2表示图片为两个通道,分别为I通道和Q通道;N表示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点数,N值取2的正整数次幂;M表示一张频谱瀑布图内合并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结果的组数,M值取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端到端卷积神经网络的无线电信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维布尔向量,其长度表示待识别信号的总数;该向量的第i个元素的值为True时,表示第i个信号存在,反之为False时,表示第i个信号不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端到端卷积神经网络的无线电信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NN特征提取层,采样多层次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同时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提取信号高维特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端到端卷积神经网络的无线电信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LP特征映射层,采用全连接的多层感知器结构,对提取到的信号特征进行降维映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端到端卷积神经网络的无线电信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R多标签分类层,采用二元关联法对接收数据进行多标签分类,由多个并行的单标签单分类器组成,每个单标签单分类器判断其中一种信号是否存在,所有单标签单分类器的输出结果合并起来,构成一个能够表征所有待识别信号是否存在的一维布尔向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171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