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动物骨骼加工成人工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57621.6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4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袁友伟;马云鹏;陈梅;蒋琤琤;鄢腊梅;张美玲;李金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34 | 分类号: | A61L27/34;A61L27/36;A61L27/54;A61L27/56;A61L27/58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雷仕荣 |
地址: | 310018***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物骨骼 制备 浸入 人工骨 松质骨 表面形成涂层 形态发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 人工骨材料 生物相容性 骨骼表面 机械加工 结合性能 密封容器 生物活性 消毒杀菌 中高速 缺损 骨骼 加工 聚合 取出 排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动物骨骼加工成人工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从动物骨骼获得松质骨;步骤2:将以下组分在的密封容器中高速搅拌均匀制备溶液;步骤3:将上述步骤1中获得的松质骨浸入步骤2制备的溶液中进行,并在骨骼表面形成涂层;步骤4:取出聚合好的动物骨骼,消毒杀菌;步骤5:根据缺损骨的具体需求,对上述制备的动物骨骼进行机械加工,制成特定形状的人工骨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由于动物骨骼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同时浸入本发明的溶液中在动物骨骼表面形成涂层,由于溶液中包含有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从而提高了它们与骨骼的结合性能避免了排斥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动物骨骼加工成人工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骨缺损修复材料主要是是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材料。但是自体骨的数量有限,并且在取骨术后可能出现局部疼痛、过敏等并发症,而同种异体骨容易引起宿主的免疫排异和炎症反应,合成骨材料的研究就成了医学界的研究热点。骨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高密度结缔组织,在结构上主要分为皮质骨、松质骨。其中松质骨具有质量轻和富有弹性;松质骨的脚手架结构有助于维持骨骼形态,抵抗压力。临床中常常采用松质骨碎片移植,以促进骨愈合,因为松质骨刺激成骨作用大,爬行代替过程快,抗感染力较强,且可形成碎片,填充于骨端间的任何裂隙。
动物经过其漫长的自然进化,创造出精细的有层次的碳酸钙骨架结构,有极其致密的质地和很高的强度,具有三维连通孔状微结构,当这些多孔结构用作骨支架时,极利于新骨的骨架内成长,可促进新骨的快速形成,可用作具有一定强度的人工骨支架。然而,动物骨骼的有机物会与人体骨发生排斥反应,另外,未经处理的动物骨骼无骨诱导活性和不能再人体内降解。
故,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实有必要提出一种技术方案,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利用动物骨骼加工成人工骨的方法,从而有效地降低人工骨架产品的开发成本。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动物骨骼加工成人工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从动物骨骼获得松质骨,
将动物骨骼(袋鼠、牛、羊等动物)的后大腿骨放入丙酮中20~30分钟,以初步除去骨组织中的脂质;
再将其沉浸在5至20%氢氧化钠溶液中12~24小时,以去除骨骼中含有的有机物,观察至骨骼变成白色取出;
将上述处理的骨骼在80~100℃的烤箱中干燥12~24小时;
再将干燥处理后的骨骼放在蒸发皿内,放在铁架台上加热,其中加热速率为15~25℃/分钟,直到温度达到600~900℃,在高温维持8~10小时,彻底去除骨骼中含有的有机物,由此从动物骨骼获得松质骨;
步骤2:将以下组分在的密封容器中高速搅拌均匀制备溶液;
3~5%交联剂;
25~45%骨生长剂:其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简称:TGF--β)、乙烯基鳞片胶泥(简称:VEGF)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1~5%抗生素:其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噻吩、头孢哌酮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2~5%粘结剂;
1~6%稳定剂;
1.5~5.5%聚合引发剂;
0.5~4.5%促进剂;
2~6%蛋白质变性剂;
其余为溶剂:0.2~0.5mol/L柠檬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76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