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形螺纹的自动撵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6145.8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0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施阳炯;何岑垚;陈新;邵杰栋;吴尧锋;潘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D15/06 | 分类号: | B21D15/06 |
代理公司: | 33268 宁波浙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洪松 |
地址: | 315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刀 拖板 主轴箱 滑轨 气动夹具 推进油缸 凸波 模具 环形螺纹 限位装置 刀尖部 凹波 内模 外模 底座 工作成本 管件加工 活动连接 夹紧模具 加工位置 设备加工 限位配合 轴向平行 对齐 活动轴 内管件 补料 侧壁 管件 减小 内周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形螺纹的自动撵筋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主轴箱、滑轨和限位装置,主轴箱靠近滑轨的一侧安装有气动夹具,气动夹具用于夹紧模具及模具内的管件,模具内周设有若干外模凹波,滑轨与气动夹具的轴向平行,滑轨上活动设有拖板,拖板上安装有车刀和推进油缸,车刀与拖板活动连接,车刀靠近主轴箱的一端为刀尖部,刀尖部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与外模凹波配合的内模凸波,内模凸波与模具内管件的加工位置对齐,推进油缸与拖板固定连接,推进油缸的活动轴与车刀连接,限位装置与拖板靠近主轴箱的一侧限位配合。本发明解决了管件加工多个撵筋凸波的补料问题,减小了设备加工所需要的力,降低了工作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形螺纹撵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形螺纹的自动撵筋装置。
背景技术
车间的撵筋方式大多通过外模(凹模)和内模(凸模),使管件的两端锁定,再通过车刀撵筋,这种方式对于撵一个筋是比较适用的,可以使管件两侧的材料对一个撵筋凸波进行补料,但当随着在一根管件上需撵筋的数量的增加,传统的撵筋设备只能一次性加工管件的多个环形螺纹,由于管件的两端被内外模锁定,管件中间部分的撵筋凸波无法从管件的两侧获得补料,使中间部分撵筋凸波的减薄量非常明显,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管件破裂的情况,导致管件无法使用,报废率极高,不仅如此,随着在一根管件上需撵筋的数量的增加,撵筋的所需的力就需要成倍的增加,常用的加工设备已无法满足,则需要更换设备,大大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环形螺纹的自动撵筋装置,将车刀倾斜插入管件中,通过回拉车刀依次加工管件撵筋凸波的方式,解决了管件加工多个环形螺纹的补料问题,而且依次加工管件上的单个撵筋凸波,大大减小了设备加工所需要的力,也大大降低了工作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环形螺纹的自动撵筋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主轴箱、滑轨和限位装置,主轴箱靠近滑轨的一侧安装有气动夹具,气动夹具用于夹紧模具及模具内的管件,模具内周设有若干外模凹波,滑轨与气动夹具的轴向平行,滑轨上活动设有拖板,拖板上安装有车刀和推进油缸,车刀与拖板活动连接,车刀靠近主轴箱的一端为刀尖部,刀尖部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与外模凹波配合的内模凸波,内模凸波与模具内管件的加工位置对齐,推进油缸与拖板固定连接,推进油缸的活动轴与车刀连接,限位装置与拖板靠近主轴箱的一侧限位配合;推进油缸推动车刀致其倾斜,拖板滑动至与限位装置限位配合,车刀在倾斜状态下伸入管件内部,开启主控箱控制气动夹具夹紧管件及锁定管件内端并使模具和管件一同旋转,通过推进油缸缓慢推回车刀,车刀上的若干内模凸波从靠近刀尖部端部的一端到远离刀尖部端部的一端依次接触管件内壁,使得管件在模具的外模凹波与车刀的内模凸波配合下从内端到外端依次形成撵筋凸波。
进一步地,推进油缸的活动轴与车刀通过销轴连接。
进一步地,推进油缸包括第一推进油缸和第二推进油缸,第一推进油缸和第二推进油缸均与拖板固定连接,第一推进油缸和第二推进油缸均与车刀通过销轴连接,第一推进油缸与车刀中部的侧壁连接,第二推进油缸与车刀远离刀尖部一端的侧壁连接,第一推进油缸和第二推进油缸均用于推动车刀。
进一步地,第一推进油缸和第二推进油缸均与拖板焊接。
进一步地,拖板上设有滑槽,车刀的底部设有与滑槽配合的凸块。
进一步地,拖板上的滑槽呈弧形设置。
进一步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车刀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滑槽配合的第一凸块及与第二滑槽配合的第二凸块,第一推进油缸对准车刀位于第一凸块上的位置,第二推进油缸对准车刀位于第二凸块上的位置。
进一步地,刀尖部的侧壁上位于刀尖部端部上装设有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61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