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灯珠的封装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29676.6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1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明;王洪贯;叶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58 | 分类号: | H01L33/5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2841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凹陷 封装结构 金属导线 封胶层 入光面 蝙蝠翼 基板 配光 被照面均匀度 喇叭状开口 光型分布 配光曲线 倾斜设置 支架设置 出光面 光能量 侧壁 紧凑 发光 覆盖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D灯珠的封装结构,包括基板、LED芯片、金属导线以及透镜,所述LED芯片通过所述金属导线与所述基板相连接,所述透镜与所述LED芯片之间设有封胶层;所述透镜包括入光面以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覆盖于所述封胶层上,所述透镜的出光面上设有用于改变配光方向的凹陷,所述凹陷的侧壁呈倾斜设置并使得所述凹陷的顶部形成喇叭状开口。本发明通过所述透镜实现改变所述LED芯片的配光方向,形成蝙蝠翼式的光型分布,达到扩大发光角度的目的,而且使得配光曲线呈蝙蝠翼式,从而提高被照面均匀度和光能量的利用率,所述支架设置用于放置所述LED芯片的凹槽,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便于制作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灯珠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LED照明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功率型LED器件技术的发展,LED在照明领域中得到巨大的应用。LED以其发光效率高、寿命长、色域广、可工作频率高、无汞等优点将逐渐取代传统的白炽灯,卤素灯甚至高压钠灯,必将成为照明的首选。
LED光源的发光光型一般都近似朗伯体,这也导致其中间发光强而两边发光弱。故在实际的照明应用中,往往还需要对光源进行二次配光设计并添加二次透镜,以保证出光均匀度。该方法不但浪费时间成本、设计成本,还浪费材料成本,增长生产周期,减小LED灯的综合竞争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发光角度大且光源具备蝙蝠翼式配光曲线的LED灯珠封装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LED灯珠封装结构,包括基板、LED芯片、金属导线以及透镜,所述LED芯片通过所述金属导线与所述基板相连接,所述透镜与所述LED芯片之间设有封胶层;
所述透镜包括入光面以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覆盖于所述封胶层上,所述透镜的出光面上设有用于改变配光方向的凹陷,所述凹陷的侧壁呈倾斜设置并使得所述凹陷的顶部形成喇叭状开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凹陷呈倒置的椎体状,所述凹陷包括朝外设置的顶锥口和朝向所述LED芯片设置的底锥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锥口通过弧面或者折弯面与所述透镜相衔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凹陷呈倒置的台体状,所述凹陷包括朝外设置的顶部开口和朝向所述LED芯片设置的出光底面,所述出光底面平行于所述入光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凹陷的顶部开口通过弧面或者折弯面与所述透镜相衔接。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设于所述基板与所述透镜之间的支架,所述透镜的入光面覆盖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由具有反射光线性质的材料制成,所述支架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置所述LED芯片的凹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凹槽的侧壁呈倾斜设置并使得所述凹槽的顶部形成喇叭状开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凹陷与所述凹槽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封胶层设于所述凹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凹槽为倒置的台体形凹槽,所述LED芯片位于所述凹槽的底部中心,所述凹槽的顶部开口与所述入光面相接。
本发明所提供的LED灯珠的封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LED芯片通电发光,光线最终经过透镜射出,通过所述透镜实现改变所述LED芯片的出光方向,形成蝙蝠翼式的光型分布,并且所述凹陷设计成喇叭状凹槽,使得所述LED芯片的所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透镜,达到扩大发光角度的目的,而且使得出光光型的所有剖面的配光曲线均呈蝙蝠翼式,从而提高被照面均匀度和光能量的利用率,使LED灯具发出更均匀的光,避免了在应用端增加二次透镜,节省了制作工艺流程的时间,减少了二次光学设计的成本,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便于制作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96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