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折射率自动测量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78487.0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2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高旭;李宇航;赵惠滋;李哲;张梦含;谢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5 | 分类号: | G01N21/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理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3 | 代理人: | 刘慧宇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缝 单缝 自动抽取装置 驱动电机 自动测量 比色皿 相机 激光扩束器 液体折射率 激光光源 投射 衍射 光电测量技术 计算机连接 单束激光 干涉条纹 综合问题 扩束 抽取 测量 激光 干涉 计算机 | ||
1.一种液体折射率自动测量装置,特征是,其包括激光光源(1)、激光扩束器(2)、比色皿(3)、自动抽取装置(4)、相机(5)、驱动电机(6)、双缝板(7)、计算机(8)和单缝板(9)组成;激光光源(1)发出单束激光,激光经激光扩束器(2)进行扩束后投射到单缝板(9)的单缝上,发生夫琅禾费衍射,光经衍射后投射到双缝板(7)的双缝上发生杨氏双缝干涉,在相机(5)上获得的干涉条纹;
在双缝板(7)的上单缝后面安装有比色皿(3),比色皿(3)与自动抽取装置(4)相连接,用于呈装抽取后的待测液体;
自动抽取装置(4)、相机(5)和驱动电机(6)分别与计算机(8)连接,相机(5)与驱动电机(6)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折射率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抽取装置(4)依次由容器(4-1)、小型离心泵(4-2)、流量计(4-3)、电动阀门(4-4)、控制系统(4-5)、离心泵电机(4-6)和阀门电机(4-7)组成;
所述电动阀门(4-4)与比色皿(3)相连接;控制系统(4-5)与计算机(8)连接;
控制系统(4-5)通过控制离心泵电机(4-6)和阀门电机(4-7)来控制自动抽取的开始与终止,当控制系统(4-5)下达抽取指令时,离心泵电机(4-6)和阀门电机(4-7)同时运转分别使小型离心泵(4-2)运转抽取液体、电动阀门(4-4)开启;小型离心泵(4-2)抽取出的液体经过流量计(4-3)计数反馈给控制系统(4-5),当流量数达到5ml时控制系统(4-5)控制离心泵电机(4-6)和阀门电机(4-7)同时停止运转,分别使小型离心泵(4-2)运转抽取液体、电动阀门(4-4)关闭,抽取结束。
3.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折射率自动测量装置的液体折射率自动测量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调零处理:
比色皿(3)中未加待测液体时,相机(5)上接收到的条纹图像传递到计算机(8),计算机(8)判断中心主条纹是否位于相机(5)的水平中心线处,若中心主条纹位于相机(5)的上半CCD接收器,则计算机(8)控制驱动电机(6)正转使相机(5)向上移动;若中心主条纹位于相机(5)的下半CCD接收器,则计算机控制驱动电机(6)反转使相机(5)向下移动;直至中心主条纹位于相机(5)的CCD接收器的水平中心线处,且条纹上下对称,此时的对称条纹位于平衡位置,此时的条纹称为初态条纹;
步骤二、自动抽取装置(4)将待测液体抽取至比色皿(3)中;
步骤三、重复步骤一,使相机(5)的CCD接收器上的干涉条纹再次回到平衡位置,此时在相机(5)的CCD接收器上得到的条纹称为末态条纹,相机(5)的末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的距离记为ΔL;
步骤四、计算机(8)计算得到待测液体的折射率;
与ΔL相关的计算公式如下:在双缝板(7)上的狭缝S1后加上比色皿(3)后,再进行杨氏双缝实验时,零级明纹就会上移到点P,干涉条纹均会同时整体往上发生平移;那么移过条纹的数目为:
Δm=(n-n0)a/λ
而条纹移动的距离则可通过ΔL=Δm·e,且进行计算得到;
综上,
其中:ΔL为末位置与调零后的初始位置的距离差;
Δm为移过条纹的数目;
n为待测液体的折射率,n0为空气的折射率;
a为比色皿厚度,λ为激光的波长;
e为相邻两个两条纹或暗条纹间的条纹间距,D为双缝板到CCD接收器之间的距离,d为双缝板上两双缝之间的距离,且D>>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848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