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散布序列鉴定甘蔗中包含斑茅血缘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69070.8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3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邓祖湖;余凡;徐良年;黄永吉;杨善;罗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Q1/6841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散布 序列 鉴定 甘蔗 包含 血缘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散布序列鉴定甘蔗中包含斑茅血缘的方法,包括根尖细胞玻片制备、标记探针制备、根尖玻片预处理、配制变性杂交混合液、变性杂交混合液与预处理根尖玻片的杂交。若杂交玻片上产生绿色荧光信号,则判定该待测样品包含斑茅血缘,为甘蔗与斑茅真实杂交后代。所述产生绿色荧光信号的是探针,其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利用斑茅相对甘蔗特异的散布序列探针来鉴别甘蔗与斑茅的真实杂交后代,具有效率高,灵敏性好,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特点,只需获得蔗苗的根尖就能够检测任何杂交世代的真实性,为在甘蔗遗传育种改良过程中斑茅的杂交利用提供高效稳定的鉴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鉴定甘蔗中包含斑茅血缘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散布序列鉴定甘蔗中包含斑茅血缘的方法,属植物检测鉴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甘蔗属于一年生或多年生热带和亚热带C4作物,主要用于制造蔗糖和作为清洁能源的替代品。现代甘蔗栽培品种主要来源于少数热带种和野生种细茎野生种的杂交后代,限制了甘蔗品质的提高。为了拓宽甘蔗的遗传基础,甘蔗育种家通过远缘杂交的方法将斑茅等近缘属野生种导入到甘蔗背景中,并已经得到了大量甘蔗与斑茅的杂交后代。目前,这些甘蔗与斑茅的杂交后代的真实性鉴定方法主要有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hybridization,GISH)和分子标记技术。GISH是能够在染色体上准确定位甘蔗背景中斑茅等甘蔗近缘属野生种的异源染色体或片段的技术手段,然而由于甘蔗与斑茅存在着部分保守的重复序列会造成GISH技术在鉴定时产生一定的噪音,从而影响检测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仅仅依靠GISH技术无法达到高效的检测效率,并且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假阳性。
高等植物的基因组中普遍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绝大多数的重复序列分布于调控序列和间隔序列等非编码序列中,而且存在很多是一种植物所特有的重复序列,甚至是一个物种中某些染色体特有的。利用植物特有的重复序列,用于染色体特异的染色体标记还相对较少。在植物中,目前应用较多的还是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技术,如RAPD、SSR、RFLP和AFLP等。庄南生等和王英等先后利用AFLP标记技术筛选出3个斑茅特异DNA序列,并将其开发为3个斑茅特异分子标记,但均未未进行稳定性检测,无法获知这些标记能够用于准确地检测高世代无性系中的斑茅染色体或片段。此外,D’hont等通过利用甘蔗与斑茅之间的5SrDNA的非转录间隔区NTS序列长度不同的这一特点,在甘蔗与斑茅的5S rDNA保守序列上设计1对引物,根据电泳检测条带大小的不同,准确地鉴定出甘蔗与斑茅的F1的真实性,然而5S rDNA序列只存在于斑茅某一号染色体上,无法稳定有效地检测丢失该染色体的杂交后代。因此,开发稳定高效的斑茅染色体特异重复序列,对于提高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后代的选择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散布序列鉴定甘蔗中包含斑茅血缘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特异性及稳定性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散布序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布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一种利用散布序列鉴定甘蔗中包含斑茅血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鉴定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90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