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吸入给药的药盒和吸入给药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66228.6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1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江 |
主分类号: | A61M15/00 | 分类号: | A61M15/00;A61M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艾春慧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吸入 组合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流产生装置、药盒、吸入给药组合结构和吸入给药装置。旋流产生装置用于吸入给药,旋流产生装置包括旋流结构,旋流结构具有气流入口端、气流出口端和设置于气流入口端和气流出口端之间的旋流通道,旋流通道包括从流道中心至流道边缘依次环绕布置的两个以上旋流部,每个所述旋流部用于将输入其中的部分气流产生旋流后输出。本发明的旋流结构通过在旋流通道内设置环绕布置的两个以上旋流部,使得处于旋流通道的在流道的径向内侧到流道的径向外侧之间的不同位置的气流均能产生旋流,因此位于整个流道内不同位置的气流均能产生旋流,提高对药粉的雾化效果从而加大被吸入肺部的药粉的比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吸入给药的药盒和吸入给药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慢阻肺在我国的疾病死因上居第三,仅次于肿瘤和脑血管病。
肺部吸入给药是慢阻肺的首选疗法,具有靶向、高效、速效、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常见的吸入给药制剂包括溶液雾化、计量雾化和干粉粉雾。与溶液雾化和计量雾化相比,干粉粉雾剂吸入给药顺应性好,特别适用于慢阻肺病人。
现有技术中的吸入给药组合结构的吸入给药装置对药粉的雾化效果不好,吸入给药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流产生装置、药盒、吸入给药组合结构和吸入给药装置,旨在提高吸入给药的效果。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吸入给药的旋流产生装置,旋流产生装置包括旋流结构,旋流结构具有气流入口端、气流出口端和设置于气流入口端和气流出口端之间的旋流通道,旋流通道包括从流道径向中心至流道边缘依次环绕布置的两个以上旋流部,每个旋流部用于将输入其中的部分气流产生旋流后输出。
进一步地,旋流部包括至少一个旋流叶片。
进一步地,各旋流叶片固定设置。
进一步地,旋流产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从流道边缘数第一个旋流部外侧的外侧导流面。
进一步地,外侧导流面至少在气流出口端一侧为截面积从旋流通道的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大的扩张面。
进一步地,相邻的旋流部之间设置用于隔离两个旋流部的气流的隔离结构。
进一步地,隔离结构包括用于为其隔离的两个旋流部中靠近中心的旋流部的气流导流的第一中间导流面和/或用于为其隔离的两个旋流部中靠近边缘的旋流部的气流导流的第二中间导流面。
进一步地,第一中间导流面至少在气流出口端一侧为截面积从旋流通道的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大的扩张面;和/或,第二中间导流面至少在气流出口端一侧为截面积从旋流通道的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大的扩张面。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药盒,包括用于容纳药粉的药粉容纳腔,药盒还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的旋流产生装置,旋流产生装置用于使输送药粉的气流产生旋流。
进一步地,药粉容纳腔具有用于引入输送药粉的气流的药粉容纳腔第一开口和用于输出风粉混合物的药粉容纳腔第二开口,旋流产生装置设置于药粉容纳腔第一开口的上游以使气流在输送药粉之前产生旋流并以旋流状态输送药粉。
进一步地,药盒还包括设置于药粉容纳腔第二开口的下游的整流结构。
进一步地,药盒还包括设置于药粉容纳腔第二开口的下游使风粉混合物产生旋流的另一旋流产生装置。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吸入给药组合结构,包括吸入给药装置和与吸入给药装置配合设置的药盒。
进一步地,吸入给药组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旋流产生装置的下游以使药盒输出的风粉混合物产生旋流的另一旋流产生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江,未经张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62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雾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用于吸入给药的药盒和吸入给药组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