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动系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7697.3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5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富永聪;床樱大辅;椎名贵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61/04 | 分类号: | F02B61/04;F02B77/11;B60K11/02;F16H5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 | ||
传动系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含有发动机壳体;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含有紧固于所述发动机壳体的变速器壳体;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部;以及绝热材料,所述绝热材料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壳体与所述变速器壳体之间,所述绝热材料的热传导率比所述发动机壳体的热传导率及所述变速器壳体的热传导率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发动机壳体与变速器壳体紧固起来而成的传动系。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3-119384中记载的技术中,在包含有发动机及变速器的车辆中,通过在发动机及变速器的上下周围配置舱室化结构物以控制空气的流入及流出,保证冷却性,并且借助于由舱室化实现的噪音的降低、预热的促进以及保温的长时间化,谋求发动机室的热控制的最佳化。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将发动机及变速器整体舱室化,减小从发动机壳体及变速器壳体向空气的散热。但是,发动机壳体和变速器壳体由金属紧固的部分的面积大。因此,在所述大的面积中,产生通过固体的热传导及经由空气的热传导。存在着无论驱动方式如何都会产生这种现象的担忧,特别是在易于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产生温度差的混合动力(HV)车辆的传动系中尤为显著。
在车辆的行驶中,在使发动机动作的状态下行驶,在发动机壳体的温度变成比变速器壳体的温度高的状态之后,使发动机及车辆停止,几小时后再使发动机动作而行驶的情况下,在发动机及车辆的停止中,通过从发动机壳体向变速器壳体传热,发动机的温度降低。因此,在几小时之后使发动机再起动时,由于燃料的燃烧状态变得不稳定,所以,存在着耗油率难以提高的可能性。
另外,在HV车辆的行驶中,在以使发动机动作的状态进行高负荷行驶的情况下,发动机的温度也相对于变速器的温度变高。因此,由于从发动机壳体向变速器壳体的热传导,还存在着想要冷却的设置在变速器壳体内的电动机(MG)等电力系统的冷却效果变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能够抑制从发动机壳体向变速器壳体的热传导的传动系。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是传动系。传动系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含有发动机壳体;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含有紧固于所述发动机壳体的变速器壳体;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部;以及绝热材料,所述绝热材料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壳体与所述变速器壳体之间,所述绝热材料的热传导率比所述发动机壳体的热传导率及所述变速器壳体的热传导率低。
根据这种结构,在变速器壳体的发动机壳体侧的面上,由于热传导被抑制,因此,从发动机壳体与变速器壳体之间的空气向变速器壳体的热传导被降低,电动机等电气部件的温度上升被抑制,所以,可以抑制电力损失。
所述绝热材料也可以包含有第一绝热材料,所述第一绝热材料被设置成夹在所述发动机壳体与所述变速器壳体之间。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抑制从发动机壳体向变速器壳体直接热传导。
所述传动系也可以进一步包括:曲轴,所述曲轴设置于所述发动机;飞轮,所述飞轮与所述曲轴连接;以及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与所述飞轮连接。
所述绝热材料也可以包含有第二绝热材料。所述第二绝热材料可以设置于所述发动机壳体的第一相对面,所述第一相对面可以与所述飞轮相对。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抑制从发动机壳体向发动机壳体与变速器壳体之间的空气的热传导,可以抑制该空气的温度上升。
所述绝热材料也可以包含有第三绝热材料,所述第三绝热材料由所述第一绝热材料和所述第二绝热材料成一体地构成。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减少构成传动系的结构部件的部件数目,并且,可以提高发动机壳体和变速器壳体的组装性。
所述绝热材料也可以包含有第四绝热材料。所述第四绝热材料可以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中的与所述曲轴、所述飞轮、以及所述减震器相对的第二相对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76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