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梅花鹿鉴定引物及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2008.1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8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苏畅;王淑红;关潇滢;王洋;刁璇;王铁杰;鲁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44;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鉴定引物 梅花鹿 外引物 内引物BIP 内引物FIP 环引物LB 环引物LF 物种鉴定 鹿茸 核酸 扩增 引物 应用 真伪 鉴别 瓶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梅花鹿鉴定引物及方法和应用,属于物种鉴定技术领域。该鉴定引物包括:内引物FIP:TGTCCTATACACCGATTTATGTGCTGCAAAACACGTGATATAACCT;内引物BIP:TGCCCCATGCTTATAAGCATGTGTACGATGAACAACATCATG;外引物F3:TCTATGTCCTACTAATTACAC;外引物B3:GACTGATTTGACTTAATGCAC;环引物LF:ACACGTGTGTCTTAATGTAC;环引物LB:TCCTATCATTTATAGTACATAGT。该引物能够特异性的快速扩增梅花鹿核酸,解决鹿茸在“真伪”鉴别上的瓶颈性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种鉴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梅花鹿鉴定引物及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鹿茸是指梅花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是名贵药材。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胶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及钙、磷、镁、钠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总成分的一半以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称鹿茸“善于补肾壮阳、生精益血、补髓健骨”,为一种传统的名贵中药。
但是,目前市场上大量的鹿茸制品真伪不用,存在鉴别上的难题,亟需一种快捷、理想、可靠的标准化、规范化的鉴别方法。
2000年,Notomi等发明了环介导恒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amplification of DNA,LAMP),可以在等温条件下实现核酸扩增。LAMP技术的反应原理是,根据序列保守区域设计的一对外引物,一对内引物和一对环引物特异性识别靶序列上的六个独立区域,在Bst大片段聚合酶的作用下引起自循环链置换反应,60~67℃范围60min内,大量合成目标DNA的同时伴随有副产物白色的焦磷酸镁沉淀产生。由于LAMP扩增过程依赖识别靶序列六个独立区域,所以反应特异性很强,并且核酸扩增过程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检测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快速敏感。目前,LAMP技术在细菌和病毒检测、耐药基因检测、寄生虫检测、胎儿性别鉴定等方面被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梅花鹿鉴定引物及方法,采用该引物及方法,能够快速检梅花鹿核酸,为鹿茸等动物类药材的标准化鉴定提供新的思路,解决鹿茸在“真伪”鉴别上的瓶颈性难题。
一种梅花鹿鉴定引物,包括以下引物:
内引物FIP:TGTCCTATACACCGATTTATGTGCTGCAAAACACGTGATATAACCT;
内引物BIP:TGCCCCATGCTTATAAGCATGTGTACGATGAACAACATCATG;
外引物F3:TCTATGTCCTACTAATTACAC;
外引物B3:GACTGATTTGACTTAATGCAC;
环引物LF:ACACGTGTGTCTTAATGTAC;
环引物LB:TCCTATCATTTATAGTACATAGT。
上述引物,是发明人根据梅花鹿基因组的特点,经过反复实验后得到,其中,核心区域F1(FIP后段)和LF被放置到梅花鹿特异插入片段,保证了该套引物的特异性。该套引物用于扩增非梅花鹿核酸时,由于缺失了该片段,扩增时,导致FIP引物不能形成环状哑铃状结构,因此无法进行LAMP指数扩增,从而不能扩增非梅花鹿核酸。此外,环引物LF也位于特异性的插入片段,仅仅只有当扩增梅花鹿核酸时才能进行加速扩增,进一步保证了特异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引物FIP和BIP的工作浓度为35-45pmol,所述外引物F3和B3的工作浓度为8-12pmol,所述环引物LF和LB的工作浓度为16-24pmol。采用上述浓度配比,具有较好的扩增效率。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梅花鹿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未经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20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