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酸枣刺玫银杏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19610.1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1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浦江县泰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38 | 分类号: | A61K36/738;A61P1/16;A61P9/10;C07F9/10;A23F3/34;A23J7/00;A61K31/6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3222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银杏茶 酸枣 卵磷脂 脂肪肝 绿色生产工艺 制备方法过程 动脉硬化 流变性质 有效预防 溶解度 柱层析 粗品 混入 酶解 健康 防治 加工 制造 | ||
本发明公开了酸枣刺玫银杏茶的制备方法,包括酶解、卵磷脂粗品的制备、柱层析纯化以及酸枣刺玫银杏茶的制备。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公布的制备方法过程方便简单,条件温和,所制备的酸枣刺玫银杏茶能够有效预防脂肪肝和防治动脉硬化;卵磷脂的提取率高,纯度和溶解度大,粘度小,改变了其流变性质,方便了对其进行加工制造,且过程中没有有害物质的混入,对人体的健康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属于健康绿色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酸枣刺玫银杏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从被人们发现到作为一种饮料,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茶成为举国之饮,兴于唐代,盛于宋代,随着饮茶的普及和饮茶方式的演变,至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饮料之一。
现代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其中包含蛋白质、脂类、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由于茶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较多,而每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较少,因此茶叶的保健作用较为中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酸枣刺玫银杏茶的制备方法,过程方便简单,条件温和,所制备的酸枣刺玫银杏茶能够有效预防脂肪肝和防治动脉硬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酸枣刺玫银杏茶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酶解:取鲤鱼鱼卵与蒸馏水混合,匀浆,加入巯基蛋白酶反应,得酶解液;
卵磷脂粗品的制备:向酶解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93%-94%的乙醇搅拌提取,所得提取液经浓缩干燥得卵磷脂粗品;
柱层析纯化:以硅胶为固定相,使卵磷脂粗品用异丙醇溶解,上样,采用异丙醇洗脱,洗脱液用TLC板定性分析,使卵磷脂馏分经浓缩干燥得卵磷脂。该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卵磷脂的提取率高,纯度和溶解度大,粘度小,改变了其流变性质,方便了对其进行加工制造,且过程中没有有害物质的混入,对人体的健康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属于健康绿色生产工艺;
酸枣刺玫银杏茶的制备:取3-6份干燥的银杏叶、10-13份干燥的酸枣仁、8-10份干燥的刺玫果以及0.2-0.4份卵磷脂,研磨成粉,得酸枣刺玫银杏茶。过程方便简单,条件温和,所制备的酸枣刺玫银杏茶能够有效预防脂肪肝和防治动脉硬化。
作为优选,鲤鱼鱼卵与蒸馏水的料液比为1g:3-4mL。该料液比提供了恰当的浓度梯度,为酶解过程中的物质传递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且该条件下水分消耗较少,节约了资源,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效益。
作为优选,巯基蛋白酶的加入量占鱼卵质量的3%-5%,反应温度为46-48℃,反应时间为18-20min。该条件下,巯基蛋白酶的活性高,酶解反应速度快,且巯基蛋白酶与底物结合的机率高,使蛋白酶能够有效破坏鱼卵中卵磷脂与蛋白质之间的氢键,使卵磷脂能够被充分提取,使鱼卵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作为优选,酶解液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1.5-2.1。采用单一溶剂提取卵磷脂,避免了其它杂质混入提取液,且浓缩提取液所得的溶剂可以用来当下一批卵磷脂提取的溶剂,从而减少了溶剂用量。
作为优选,异丙醇的洗脱速度为2.5-3.5mL/min。该速度在保证卵磷脂的提取率的情况下使纯化所用的时间最少,从而提高了工艺的经济价值。
作为优选,硅胶的颗粒度为400-500目。该条件下,硅胶在柱子中容易压紧,提高了作为固定相的硅胶与流动相的接触面积,增强了柱子的分离效果,使所得的卵磷脂纯度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浦江县泰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浦江县泰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96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早期口腔癌的配方
- 下一篇:一种兽用陈皮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